古来圣贤多断食,断食断念断生死 自古以来,宗教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如耶稣,摩西、穆罕默德、释迦牟尼佛、苏格拉底、柏拉图、甘地等,都有定期断食的记载,圣哲们借着断食,更深入体会心灵深处念头的生灭起伏,藉内心宿便毒素的消除净化,更加提升思想层次、心灵意境。圣哲的断食是心灵洗涤、汰粕后的清澈、和平与深邃。佛门中过午不食亦是佛陀的大悲大智,善巧地把断食的理念以日日修持的方便行,持恒地净化弟子的身心,从而由断食而能伏妄念、断烦恼了生死。禅门道:「一饮一啄亦可悟道。」诚非诳妄之语也。 |
断食的起源 断食起源于宗教,宗教们多有为“明心见性”、“体悟真理”而进行断食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释迦牟尼、摩西、耶酥和穆罕默德。这些圣哲都曾有过一次断食四十之久的经历,获致体力、智力与灵力的飞速跃进,终于悟道。 经典上记载他们关于断食的垂训,有如下述: “若五体之内有任何变患之时,先应绝食物唉”(释迦牟尼)。“为了健康的关系,神会权你挨饿,饿可以清理肠胃,可以使人健康祛病”(耶)。“绝食是进入宗教的门户”(穆罕默德)。 流传下来,直至今天,世界上各教各派的信徒为了要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灵性,大家年年月月,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断食。 印度的圣人甘地,一生中断食了无数次。七十岁时仍曾一次断食七十多天。爱尔兰有九位领袖,在1920年抗议英国的政治迫害,断食长达九十四天。而南非共和国的福斯达夫人,六十一岁时断食一百零一天,则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记录了。 古人长生不老法中,有一种“洗髓”修炼法,便是由禁食一天、两天开始,而后三天、四天等等,渐渐增加到二十八天,达到“伐毛洗髓、脱胎换骨”。 省家畜实验所,以生长十八个月大的、产蛋能力退化的纯种来亨鸡八百六十四只进行实验,证明来亨鸡在产蛋十二至十四个月,体能老化而逐渐失去产蛋能力之后,可采取停供饲料十天及停供饮水加以“紧迫”,并于恢复供料供水四十天之后,发现老母鸡中75%已经重新回春,再度生蛋。这大规模的实验,说明了断食对生命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过去的科学家,都认为遗传左右寿命。现在此种理论,已为美国营养学教授马凯博士近年所作的一系列实验推翻。著名的马凯模范实验,证实老鼠每逢禁食两天,相信人类亦可经由断食,而获致良好的健康,并且延长寿命。 |
名人与断食 闻 达 古今中外,断食悟道、断食毅志的不乏其人。许多名人志士因此而“顿悟”,因此而成就一番事业。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名悉达多(意为释迦族圣人),被称之为佛陀(意为“觉者”)。佛陀原是净饭王的儿子,为了得道成佛,他曾苦行六年,日食“一豆一麦”。最后,在菩提树下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终于悟得四谛十二因缘之道。佛主的断食悟道,至今还在影响着他的弟子,每逢初一、十五,信徒们要“吃斋念佛”。据说耶稣、穆罕默德都曾有过断食悟道的经历。 我国的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很早就分别提出了恬淡无欲,回到婴儿状态;节饮食,养正气,轻富贵;“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养心莫善于寡欲”的主张。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使自己进入断食状态。 西汉张良晚年曾闭门谢客,专心于断食辟谷。《史记》记述:“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 唐朝宰相李沁经常“绝粒”以养生。唐明皇也是深谙断食辟谷之理的,并自行断食辟谷服气。大诗人白居易活了七十五岁,在唐代诗人中是极其少见的。白居易的长寿得益于“休粮清肠”。他有个朋友坚持断食养生。为此,他写诗道:“仪客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虚内道场,两翼化生因服药,三尸饿死为休粮”。他自己力行断食后体会到:“自觉心骨爽,行起身翩翩。始知绝粒人,四体更清便。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 苏东坡也十分注重节食养生。他认为“淡而有味”、“淡而轻身”、“淡而益寿”。还在《辟谷说》中记述道:一人堕入洞中不能出,效龟息,“遂不复饥,身强力壮。后,卒还家,不食”。 近代学者李叔同曾因神经系统疾病,痛苦不堪。为此,他到西湖的大慈山坚持三周的绝食疗法。这一方法,不仅治愈了疾病,还使其有如“脱胎换骨”一样感到身心愉快,“明心见性”。从此,归依佛门,法号为弘一而名闻天下。 中国曾有古训:欲成大业者,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腹。那么,“饿其体腹”,就成了“欲成大业”之人成就大业的一种心理和生理准备。做为普通人,不必刻意追求“成大业”。但事业的成功,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状态却是人人都向往的。 在《养生科学》杂志发表 |
菩提树下悟人生 公元前6世纪中叶,中国的春秋时代,印度恒河流域也是群雄割据。相传今尼泊尔南境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深深感到人生充满着生老病死的苦难,便独自离开王宫,进入密林出家修行,决心探寻脱离苦海之道。 一晃六年,他在这里长期苦修,虚弱的身体让他难以行走。一位牧羊女恰好从附近路过,善良的女子让他喝了乳粥。他恢复体力后,走到尼连禅河里洗去泥垢,便来到了菩提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而坐。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灿烂的阳光再次照亮大地时,他的脑海终于明澈起来。他对生命的意义大彻大悟,从而成了佛陀。 那棵毕钵罗树,由于庇护佛祖顿悟,被更名为菩提树。“菩提”是梵文译音,意为“觉悟”或者“智慧”。他的弟子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那年他35岁。 佛陀成道的日期为中国农历12月8日。由于牧羊女让释迦牟尼喝了乳粥,才使他有气力走到一棵菩提树下,悟得苦难的深层含义,所以中国佛教徒都要在这一天煮粥供佛,俗成“腊八粥”。 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在这里成为“觉悟者”,信徒们在菩提树旁修建了大菩提寺。 |
释迦牟尼在古树下静坐七天之后明白了什么? 佛主释迦牟尼在古树下长坐七天七夜之后大彻大悟,创建了佛教,佛主到底参透了什么?是否就是佛经中的道义呢? 第一个七天: 第一个七天之内,佛陀静坐菩提树下,享受解脱之乐。 七天的时间过去后,佛陀从禅定中起,于第一夜第一时,深入思惟顺缘起之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缘无明而生善恶之行,缘行而生识,缘识而生名色,缘名色而生六入,缘六入而生触,缘触而生受,缘受而生爱,缘爱而生取,缘取而生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忧恼,悲伤,痛苦,绝望等诸苦,如此则众苦生起。 这样,世尊了了分明,即以偈诵颂之: 精进禅修婆罗门,彻见真理现于前;扫除一切疑和虑,了知缘起真理法。 中夜时分,世尊又细微地忆想起逆缘起法门: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绝望灭。如此则众苦皆灭。 这样,世尊了了分明,即以偈诵颂之: 精进禅修婆罗门,彻见真理现于前;扫除一切疑和虑,了知缘灭真理法。 后夜时分,世尊忆念起顺逆缘起法门: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依无明而生行,则众苦俱生。无明灭则行灭,故诸苦皆灭。世尊如此了了分明,即以偈诵颂之: 精进禅修梵志者,彻见真理现于前;平地击败诸魔众,如同日光照太空。 第二个七天: 第二周安然无事。佛陀寂默地向世间教授大善之法,站在菩提树旁,凝视着菩提树,以表示对它的深沉感谢。因为在他求证觉悟期间,菩提树给予他庇护。 以他这种高尚行为为榜样,佛弟子为了纪念他的觉悟,不但恭敬那一棵菩提树,同时也礼拜那棵菩提树的后代。 第三个七天: 佛陀一直没有离开菩提树,天人对其所证佛果产生了怀疑。佛陀明白了他们的想法后,为了消除他们的疑虑,化现神通,以珠宝铺成一长廊,行走其中达七天之久。 第四个七天: 第四周,他入定于玉石寮,思惟阿毗达磨深奥法门。据经典记载,当他的思惟《阿毗达磨》第七篇《发趣论》时,他的色身变得如此的清净,全身发放出六色光彩。 第五个七天: 第五周,佛陀端坐于菩提树旁的著名榕树下,享受解脱之乐。当他出此圣定之时,一婆罗门来到他眼前。一番礼节性的寒暄后,他问道:“乔达摩尊者,一个人怎样成为婆罗门?成为婆罗门的条件是什么?” 佛陀以欢乐颂回答道: “抛弃诸恶行,非狂无烦恼,自律善多闻,如是以法住,即为婆罗门,娑婆世界中,亦无沾沾喜。” 根据本生故事经的注疏,在这一周间,魔王三女,染欲,悦人和爱乐曾徒劳无益地试图以美貌引诱佛陀。 第六个七天: 佛陀从榕树旁来到摩车灵陀树,在此安度第六周,继续享受解脱三昧。此时,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一连数天乌云密布,天空一片昏暗。 蛇在摩车灵陀从其住处游了出来,周身绕佛七匝,把巨大的头部遮盖住佛陀,以使不受外来的侵袭。如此七天过后,摩车灵陀见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收回盘绕佛陀的身子,隐其原形,现一年轻人相,站在佛前,双手合十。 佛陀即以喜悦颂说道: “快乐安隐者,知足闻见谛,善念于世间,忍受诸众生,无著世俗事,超越贪与爱,一切至乐者,无恭高我慢。” 第七个七天: 第七个七天,佛陀安祥乐住于榕树下,享受解脱三昧之喜。 轮回无数生死中,追寻不见造屋者。生生死死苦不堪,终见原来营造者。汝将不复造此屋。折断椽木碎脊梁,心梁无为达苦灭。 黎明觉悟之时,佛陀口诵此快乐偈形象地描述了出世之德的辉煌以及内心世界的精神体验。 佛陀认可了在此充满痛苦的轮回之中,他曾经沉沦生死。此事有力地证实轮回之说。他被迫轮回而遭受痛苦,因为没有发现营造此屋之人。在此最后一生中,经历一番艰巨地探求,他修习了在此轮回中累积起来的高深寂静之禅定,通过如实智发现了营建此屋者住于心内而非心外,它就是潜伏于内心的贪爱,执著,自身不净。但此贪为何而生,何时而生,则无从知晓。自己可以消毁自己的创造,通过获得阿罗汉果,找到了此屋的建筑师,从而断除了贪欲。这在此偈之中就是爱的终结。 此自造之屋的椽子就是烦恼,即贪,瞋,痴,慢,邪见,疑,懒散,不安,无惭,无愧等。支撑椽子的脊梁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即无明。以智慧砸碎无明脊梁,使整座屋子彻底倒塌。椽子和脊梁是营造者建造此烦恼之屋的材料。随着它们的毁灭,营造者被剥夺了建造此不理想之屋的原材料。 以此类推,推倒房屋,心则无立身之地,从而进入无为之境,这就是涅盘。丢下一切有为之法,只有涅盘之圣境永存。 回答者:huichen2008 - 助理 二级 5-8 20:23 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889374.html |
欢迎光临 气功人论坛 (http://bbs.qgre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