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论坛

 找回密码
 点此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论坛关闭注册的通知周天功养生法函授,祛疾健身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楼主: hedahuwe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外意念健身术的比较研究(我的硕士毕业论文1)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23:35 | 只看该作者

中外意念健身术的比较研究(我的硕士毕业论文4)

3.2中国意念健身术的历史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运用“自我意识”来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即中国意念健身术)。更好地捋顺中国意念健身术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理解这一健身形式。
3.2.1中国意念健身术的起源
     根据文史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中国意念健身术在起源上要比印度意念健身术晚。考古证明: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就有瑜伽的实践。而中国意念健身的历史回溯,最早可以追根溯源到春秋时代。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在和其弟子的交谈中就有谈及。《庄子大宗师》记载: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10]这里的“坐忘”就是典型的运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这也是我国早期“意念健身术”的雏形。孔子和颜回的这段交谈,也是我国文献史上最早关于运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描述。
     文化传播学派认为,古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因而,人类任何相同的文化都是由其最初的发源地流传到其他地方。如果据此种观点,孔子这一“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像是与印度有所瓜葛。因为印度人学会运用此方法的时间远比中国早;并且,两国古代人民间的交往也很早;两国最初运用意念调控身心的方法又是惊人般的相似与相象,都为静坐、调心与调息,强调“守静”。但是目前缺乏有说服性的材料来证明这一瓜葛是否真实存在。
3.2.2中国意念健身术的发展演化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和不同文化的结合,意念健身术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两种类型三个流派。两种类型是指中国意念健身术有“本土型”和“外来型”两种。三个流派是说,在意念健身术发展历程中,由于和不同文化及理念结合,意念健身术发展成“儒”、“释”、“道”三种主要流派。
1)外来型的意念健身术
     伴随印度佛教的传入,佛家用于宗教修行的“禅定”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传播。“禅定”这种运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并非为佛教首创的,在佛教产生前的奥义书中就有,后来印度许多宗教派别都有这方面的成分。
佛教教义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诸行是无常的;而一切痛苦的根源是“无明”(无明,指心的迷暗无知,不明事理)。由于无明的作用,人会把无常的事物当作固定不变的事物来追求,从而生起种种贪婪和爱欲,而贪婪和爱欲又致使人不能脱离生死轮回和人间的痛苦,人要想获得解脱必须先克服“无明”。因此,在早期佛教教义中就有了“三学”的修行要求。三学是指“戒”、“定”、“慧”三种消除无明的修行学说。所谓“戒”是指佛教信徒必须遵守的戒律。“定”是指禅定。禅定在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的控制,用以限制人受外物或本质上不实在的事物的影响,使人身心安宁。所谓“慧”是指智慧,即佛教的智慧。它使人消除无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停止对本来不实虚妄的事物的渴爱与追求,不再有错误行为,使人摆脱生死轮回。
三学说中,禅定是核心。所谓的“戒”只是在为进行禅定做准备(不守戒律很难入定),入定才能使人身心安宁,排除杂念,洞察事物本质,达到所谓“慧”,进而能解脱苦海。因而,在佛教修行中,禅定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1] 古印度人早已经认识到灵与肉之间的密切联系,故此,在使心灵完全入静之前,必先调理肉体。传统的禅定姿势是结加跌坐,松弛肌肉。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流行,禅定的方法就在中国也广泛传播开来。虽然人们禅定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追求来世的幸福,事实上却使得众多修习禅定者现世普遍高寿,起到了健身增寿的功用。
      在学术界,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对此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各种史书记载,不同说法大约有数十种之多。(关于佛教传入中国时间,汤用彤先生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卷中列有五说;周叔迦先生在其《佛学论著集》上集中列有七说;梁启超在《佛教之初输入》一文列有五说)。最早有说三皇五帝时中华古人就已知道佛教,也有说在周昭王时就知道了佛陀,还有说孔子生活的年代就有佛教传入…[12] 正是由于难以准确界定佛教传入中国的准确时间,那么“禅定”这种“运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宗教修行手段究竟是何时、何地、如何伴随佛教传入中国,以及它与后来的中国本土的一些“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有何关系也就成了难解之迷。
      佛教在中国传播,需要教义的输入才能使中国人了解其内容和意义。因此,佛典汉译是一项重要环节。而东汉末年,许多从印度、西域来华传法的佛僧最早担当起了这一角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安息太子安世高和月支的娄迦谶,他俩都在东汉桓帝建和年间来到中国,他们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
安世高所译的佛经中主要有《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等等,基本属于小乘系统的“禅数”之学。“禅”即禅定,通过静虑而领悟佛道,方法有多种。安世高所传禅法,影响最大的是“安般守意”也称“数息观”。他要求用反复数念气息出入的方法,守持意念,专心一境,从而达到安谧宁静的境界[13]
2)本土型意念健身术
   本土型意念健身术是结合本土文化发展起来的意念健身术,主要有“儒家意念健身术”和“道家意念健身术”。
A、儒家意念健身术
     如前所述,我国最早提出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这一方法的是儒家。儒家的“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是理念最单纯、功法最简单的一种类型。譬如孔子及其弟子谈及的“坐忘”,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学习后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手段。随后的儒家学者虽然也有多人在起论著中谈及“坐忘”或“心斋”也并没有赋予其太多的思想内涵。到了宋明,诸儒把“静坐”作为入学的基础,特别是程颢、程颐变更佛、道修炼静坐的心法,主张静坐,以此涵养性理。[14] 朱熹,更是强调半天静坐半天学习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在儒家,“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仅仅是“人性修行”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修心明性,完善人性。静坐—虚心—明理,这是宋明诸儒读书的方法,治学的阶梯。
B、道家(道教)意念健身术
       道家的意念健身术最初起源于儒家的“坐忘”。庄子在其《大宗师》中论及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坐忘”的谈话,并将其作为道家修习的手段,并称其为“心斋”。
道教是以道家思想和当时的医家思想,广泛吸收先秦以来的一些神仙家思想及其修炼方术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宗教。继承道家使用“自我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传统,道教在其宗教修行手段中大量采用了“使用自我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这一手段,发展出了许多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并赋予其更多神秘主义色彩及宗教思想的内涵,使其复杂化、神秘化。道教养生术中强调“守神调心”,“守神”是精神内守的简称,意思是精神集中,固守于内。“调心”即是调神。道教的守神调心,主要是通过某些修炼方法(静坐、吐纳、存想等)才能做到的。守神与和它相关的修炼方法相比,守神是本,修炼方法是末。[15]
(1)道教的“静坐”或“心斋”,是对道家传统的继承,根源于儒家的“坐忘”。
(2)“行气”(吐纳)是一种运用自我意念控制呼吸吐纳或内气运行为特点的修炼方式。
      行气在道教产生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在《老子》、《庄子》中都有谈及行气吐纳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呼吸锻炼的资料,大概要属战国初期的《行气玉佩铭》了,这段刻在玉器上的铭文,经郭沫若先生诠释,说的是一次深呼吸的全过程及其作用。道教产生后,用意念调控自我呼吸作为道教众多养生手段的一种而得到发展。从事道教修炼者已经认识到人的呼吸和情绪及其它生理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于是在继承儒家的“坐忘”传统的基础上,强调突出了呼吸锻炼法。
      深呼吸是呼吸锻炼最为简单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可以增加肺活量,而且是镇静安神的好方法。《庄子•大宗师》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真人的呼吸是深长的“踵息”(意念中从脚跟吸气),普通人的呼吸是短浅的“喉息”。据此可知,至少在庄子时代,调息行气就已经结合了意念,成为辅助“抱神守一”的一种锻炼方法。
      道教的“意念调控呼吸”逐渐被赋予更多的神秘色彩,发展出“胎息”理论。所谓胎息,是指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鼻子呼吸,用“脐”呼吸。“胎息理论”的出现是出于古人对胎儿的神秘感,当然,根据现代人体科学知识我们知道,这对于脱离母体的人来讲,是不可能实现的。
         (3)“存想”是道教发展出来的另一种运用自我意念调控身心的方法。
所谓的存想,在《天阴子养生书》中解释为:集中我的精神,去想我自己的身体,就叫“存想”。[16] 关于“存想”,道教赋予它神秘的色彩,道教学说认为:我们体内的每一个生理器官(包括五脏六腑等)都有一个神住在那里并掌管其生理功能,如果我们不经常的和这些神进行沟通、交流,神就会背叛我们,导致脏器等器官功能失调,人就要生病,所以我们要经常把自己的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体上,来和这些掌管我们脏器的神沟通。
        道教关于“存想”的神秘理论虽然看似荒谬,其实也与一定的科学道理吻合。根据现代人体信息学说,人体的最高神经中枢——大脑,对人体的健康负有重要职责。人体的生理功能是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来维持其正常机能的。大脑与肢体及内脏的及时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增强人体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医学上曾经实验:把两只小白兔的后腿都折断,再将其中一只小白兔的后腿神经切断,那么经观察发现,后腿神经切断的小白兔,骨折愈合的速度要比对照者慢。这个实验证明了脑神经中枢与肢体间的信息交流对于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4)“内丹术”
      内丹术也是道教运用自我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一种方法。据专家们考证,“内丹术”在唐末五代时形成,盛行于宋元。“内丹术”是道家在“外丹”梦想破灭之后的又一个寄托。[17]
       所谓“外丹术”又称“黄白之术”,就是古代方士烧炼丹药、点化金银的法术。中国古人基于朴素的“气”的哲学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作基本元素所构成的;又鉴于金、银等重金属性质稳定,历经岁月不变其本质,故而臆测,如果能以此贵重金属置换肉体,即可长生不老,故而追求服食炼制的金丹。
      炼丹术中最为常用的原料是丹砂,即朱砂。朱砂的成分是红色的硫化汞,硫化汞有着奇特的化学性质,硫化汞见火会分解,留下银白色的汞;汞遇硫磺又能复化为红色的丹砂。故而,古人以此为神奇,热衷于服食外丹。古人对服食丹药痴迷成风,上致帝王将相,下致文人雅士食丹者甚广。由于丹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因而,古人因服食丹药中毒毙命者甚多。根据历史学家统计,中国古代就有十四位皇帝因服食“丹药”中毒而亡。虽然对于此种毙命情形,道家有“尸解”理论作应对,说这是灵魂升天而去,留下肉身在此,但是世人对于服食丹药的顾虑及疑心还是日益加重。那么,在“外丹术”的理论及实践失败的基础上,道家又进一步创新,进而演化出“内丹术”。
      所谓“内丹术”是在外丹术的理论基础上,舍弃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为原料的炼“外丹”的行为,改为假想以自己的身体为丹炉,试图以意念守静于自己身体的某部分(常是丹田)的方式,提炼体内所谓的“气”为丹,以求获得神奇功效,进而长生不老。
中国本土意念健身术逐渐被道家神秘化;加少外来的佛教意念健身术本来就是宗教修行手段,充满神秘色彩;而儒家的“意念健身术”因其理论学说的单薄,在中国影响较小,故而,中国意念健身术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的发展“神秘学说”之路。直到1952年刘贵珍提出所谓“气功”概念,把中国传统的种种神秘色彩浓厚的意念健身术和中国古代一些养生方法,体操方法都涵盖在此概念内,意念健身术在中国逐渐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概念形态。中国“意念健身术”从此也就在学术及科研上失去了自己独立发展的机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23:32 | 只看该作者

中外意念健身术的比较研究(我的硕士毕业论文3)

3 中外“意念健身术”的历史
3.1印度意念健身术历史渊源
    据现有的考古史料及文献记载,印度人是世界上最早学会“运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民族。有考古证据表明:早在雅利安人部落入侵印度大陆以前,印度就有了以转变“意识状态”为目的的修行——即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心理状态的方法。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部落入侵“印度次大陆”后,由于其推行残酷的种姓制度加剧了印度社会的各种矛盾,许多人遁世逃入深山密林为寻求自我解脱而进行各种修炼行为。运用自我意念进行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此时也逐步的到了发展。当然,那时的种种运用意念调控自我心理状态修行的目的并非为了健身,而是寻求“绝对真理”和“自我解脱”。印度人认为,这种调控自我“意识状态”的修行能使人的灵魂脱离身体物质低等自性的蒙蔽、控制,有体藉此可进化到高等自性、纯洁化,完善化,并且可使“灵魂”和宇宙中的神(印度人称其为绝对真理,永恒者,母亲,神我等)结合,从而见证神性并取得神授知识,开启智慧,进而求得 “解脱”。
3.1.1古代印度瑜伽的产生和发展
      印度最著名的意念健身的方法是瑜伽。关于瑜伽的起源,据印度传说,在距今七千年前,就有秘密瑜伽流行于喜马拉雅山区。据考古发掘证明: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就有瑜伽的实践。在莫亨约•达罗和哈喇帕(pa)古城出土的遗物中曾发现刻有盘坐冥想、作瑜伽坐法沉思的神像印章。[6]
据说,古代的印度人是在观察动物面对寒暑侵袭时的行为,受到启发,进而创造出这种独特的运用意念健身的方法。
      古代印度人狂热于自我“意识状态”的改变,以此为神秘而追求。为此,他们喝“苏摩”——一种蘑菇制成的对神经起作用的药水,或者在蒸汽中熏陶,或者实行苦行主义和早期的瑜伽术——“调息术”(通过调慢呼吸频率和调长呼吸时间,人们可以达到缺氧造成的精神恍惚的“意识状态”。[7]
      最初,瑜伽不为印度正统社会接受,它只是那些遁世者的修行方式。后来逐渐被接受,并被正统宗教——婆罗门教所采用,成为其宗教修行的手段。开始广泛流行,并逐渐发展成一种哲学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瑜伽也逐渐发展出了很多流派,人们也赋予它更多的古代印度文化的内涵。在印度,苦行的思想长盛不衰,古印度人认为唯有受苦,人才能变高尚,才能理解神,灵魂才能“解脱”。古印度人为了解脱,常采用自饿、投渊、赴火、自坠、曝晒、火烤、睡刺床、寂静、持鸡狗戒(学鸡一足独立,学狗吃人粪)等。可以说,印度传统的运用自我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的技法,是古印度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带有苦行色彩的神秘修行。鉴于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代印度人运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种种技法既缺乏科学内涵,又有违于人文精神。
3.1.2禅定的产生与发展
     “禅定”作为普通修行方法为所有离尘绝世者和坚持正统婆罗门教传统的修习者所广泛采用。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学习瑜伽中“冥想禅定”的基础上,把它发展成为佛教宗教修行的重要手段。[8]随着佛教在世界的传播,“佛教禅定”流行于世界,特别是在当今日本,更是流行各种“禅坐”健身的方法。
3.1.3印度意念健身术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新发展——超觉静坐技术(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简称TM)
     在古印度,人们热衷于运用自我“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其目的是为了神秘修行,为了获得灵魂解脱。印度人相信人是具有灵魂的,灵魂是不朽的,肉体只是灵魂暂时的寓所,相对于高贵的灵魂,肉体是卑微的,因而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灵魂的自由和解脱。他们为了使“灵魂”解脱轮回之苦,设想种种想当然之修行方法。指导这种种修行技法的核心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宗教及神秘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古代印度“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自然谈不上科学的内涵。当印度古老的“意念调控身心状态术”传到科学传统浓厚的西方世界后,西方世界则对其进行了大幅度的科学改造,人文改造,使其渐具科学内涵及人文精神。
      在西方科学改造古印度“意念调控身心状态术”的历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玛哈礼师(Maharishi  Mahes  Yogi)。玛哈礼师是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他有幸被印度著名瑜伽大师——北印度精神领袖Swami Brahamanada Saraswati收为弟子,跟随他学习瑜伽冥想多年。玛哈礼师在学习时不断结合自我体验反思瑜伽冥想。他认为,几千年来,这种世代师徒口授相传的瑜伽冥想,已经偏离了其最初的方向。他于是创立新的功法和理念——“超觉静坐”(他本人不认为是新的,而是对瑜伽冥想本源的回归)。1958年,玛哈礼师开始在美国传播这项技术和理念。玛哈礼师的“超觉静坐”采取印度瑜伽冥想常用的“莲花坐”姿势,放弃复杂繁琐的瑜伽体位练习;强调一切要顺其自然,舍弃古代印度瑜伽冥想努力控制自我意识的要求;并且放弃了瑜伽中苦行思想和肢体柔韧性练习(最初的瑜伽是没有肢体柔韧性练习的)。[9]
     我们知道,传统的“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术”是和宗教及神秘主义修行融为一体的,你做这种练习,就间接地要接受和它生长为一体,与它密不可分的宗教及神秘主义的思想和学说。玛哈礼师创立的超觉静坐技术(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简称TM)还强调,练习者不接受任何传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从而彻底割断了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这种方法与宗教修行及神秘主义之间的联系,使这种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纯粹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手段而出现。要创新就必须背叛,只有不断地背叛传统才能不断创新,事物也正是在一次次背叛中不断进化更新的。所以我们应当说,玛哈礼师对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意念健身术”出现,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玛哈礼师对于古印度瑜伽发展的贡献还在于他把瑜伽介绍给了科学界。玛哈礼师把古代瑜伽的一些深奥难懂的概念、术语变换成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概念,并积极邀请科学家研究“超觉静坐”的种种功效及机理。加里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生理学博士罗伯特•华莱士是最早对“超觉静坐”进行科学研究的人。他用现代生理学的科研方法研究了练习者在练习“超觉静坐”过程中产生的生理和脑电图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第四意识状态”这个概念,认为这种 “意识状态”是与“清醒”、“做梦”和“无梦睡眠”不同的一种意识状态。他详细描述并比较研究了在“第四意识状态”下人体生理和脑电图与其他“意识状态”(包括“催眠”)的不同之处,从而确定此种“意识状态”是唯一的。(“第四意识状态”引起的人体生理和心理变化主要有:心率、呼吸率、血压、耗氧量、新陈代谢率都显著下降;皮肤电阻则明显上升;呼吸商轻微上升;动脉血方面: PH值轻微降低、PCO2轻微上升、PO2则轻微下降、肾上腺激素显著下降;脑电波方面:大脑各区脑电波波形趋同,α波幅增大等等)。论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1970年第167卷。
       罗伯特•华莱士博士关于“超觉静坐”研究的论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美国科学界对“超觉静坐”的关注。随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超觉静坐”的高潮,研究涉及生理学、生化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心理学领域主要研究“超觉静坐”对人类学习能力、智力、人格及消除压力带来的影响;社会学领域主要研究推广“超觉静坐”技术对降低社会犯罪率、对和谐人际关系、对促进企业生产力、对减少医疗基金支出等产生的积极影响)。美国科学界宣称:玛哈礼师的“超觉静坐”技术为科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些研究成果后来汇编成了一个关于“超觉静坐”科学研究的论文集)。这些研究的开展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超觉静坐”在美国及世界的转播与发展。目前,全世界有六百万人每天练习“超觉静坐”技术,甚至还被美国宇航局指定为宇航员必修科目。
      “运用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这种方法,正是在玛哈礼师的大胆创新及西方科学界的努力研究、改造下,逐渐获得新生,开始获得科学的内涵,逐渐脱离种种唯心主义糟粕思想的束缚,发展成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一种体育健身手段。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23:28 | 只看该作者

中外意念健身术的比较研究(我的硕士毕业论文2)

2 意念健身术的概述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从古自今,人类始终没有放弃过对自身健康的追求及对完善自我的向往。为了实现健康及完善自我,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演化历程中,人类发展了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健身手段和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养育品德、和谐身心。在这些数量众多的健身手段或锻炼方法中,有一种奇特的方法,那就是“意念健身术”。
2.1意念健身术的生活起源及其概念来源
     “意念健身术”是指人们运用自我思想(意识)来调控自己的身心活动状态,以“守静”作为主要手段,从而进行身体锻炼及品德修养的一种健身方法(概念的内涵)。它已经发展出包括“禅定”(Zen)、“静坐冥想”( Meditation )、“超坐静坐”(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等在内的多种形式(概念的外延)。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意念(思想)调整自我身心状态,从而颐养精神、和谐身心,进而达到改善生存状态,提高工作效率之功效。这儿就有个妇孺皆知的意念健身方法——“闭目养神”。所谓的“闭目养神”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运用意念来控制自己的身心活动,使人进入一种似睡非睡的状态,进而达到涵养精神之目的的方法。那么,来自生活的这样一些运用意念调控身心活动的简单方法,其实就是孕育意念健身术的母体。
最早学会运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是印度人。考古证实:早在5000年前,印度人就已经学会了运用自我意识来调息、静心止虑(早期的瑜伽术)。
      古代印度“意念健身术”最早起源于奴隶社会。有考古证据表明:早在雅利安人部落入侵印度次大陆以前,印度就有了以转变“意识状态”为目的的修行——即“运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心理状态的方法”。[1]
     中国意念健身的历史回溯,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在和其弟子的交谈中就有谈及。《庄子大宗师》记载: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2] 这里的“坐忘”就是典型的“运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这也是我国早期“意念健身术”的雏形。孔子和颜回的这段交谈,也是我国文献史上最早的关于“运用自我意识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描述。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意念健身的方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及演化,并且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无论是印度瑜伽,中国的静坐、心斋,还是其他运用意念健身的方法(如冥想),它们都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即人们通过运用自我“思想意识”来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以肢体和思维的“守静”作为主要手段,来和谐身心关系,促进身心健康,从而进行身体锻炼及品德修养。“意念健身术”这一概念正是在对此类现象的本质有着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关于此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别是从体育学的角度来揭示此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对此种健身现象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的结果。它的提出加深了我们对意念健身现象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运用这种健身方法。[3]
2.2意念健身术的体育学特征
     意念健身术是一种古老的身心调节艺术。古人为之痴迷,为之疯狂。意念健身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朽,这与其具有的许多独特特点与健身功效是密不可分的。意念健身术之所以有别于其他体育手段,具有其他体育手段所不可替代性,这是其自身具有的独特特点所决定的。
2.2.1意念健身术的力学特征
    意念健身术是以“守静”作为主要手段的健身方式,因而它显著不同于那些动态的,肢体活跃为运动力学特征的传统西方体育手段,它是静态的,身心内敛的健身形式。
2.2.2意念健身术的心理学特征
     从心理学上讲,人类运用“自我思想意识”主动调控“自我身心状态”这种方法,是体验自身存在状态的行为。人类把自身的注意力从纷繁芜杂的外部世界收缩回来,观察、体验自身存在,调节自己的心理、生理状况,使人类的生存从“自在”上升到“自觉”,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这也正是意念健身术有别于其他西方传统体育手段的显著特征之一。《奥义书》关于瑜伽曾经这样论述:“自体存在者”这么开了心灵之门,使皆外向,因此大多数人向外窥,见到事物的表相;只由稀少的心灵,已准备成熟于平静的思想和坚定的智慧者,乃转移目光内向,见到“自我”,而达到“永生”。[4]中国的儒家的静坐、道家的心斋、佛家的禅定等,也无不是强调注意力的内收、体验自我存在状态。关于这种内向的目光,曾有前人学者说这是“内向运用思维”,这种说法似乎不够科学,因为这种“运用自我意念调控自我身心状态的方法”,更多的是要求“静心止虑”,是要停止思维活动,强调“入定”,如果把这说成是“内向运用思维”,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之嫌。
意念健身术的第二个心理学特征是,它强调松弛身心,注重调控情绪,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和谐,要求静心止虑。在它的练习过程中“心静”是始终追求的目标。而传统西方体育项目大多是身心紧张,情绪高亢、跌荡起伏,突出竞争,思维活跃。因此,这也是意念健身显著不同于大多数西方传统体育手段的又一特征。
2.2.3意念健身术的生理学特征
   任何一种体育健身方式都具有使人产生生理变化的功能,意念健身术同样具有此效应。无论是瑜伽冥想(Meditation),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还是中国静坐、心斋等,它们最大的生理学特征是都能使人体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受到抑制。国内外大量的生理学及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证实:练习意念健身术时,人体肌肉张力减小,胃肠等内脏器官活动加强、活跃,减慢心率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现象特征。
    关于意念健身术的这一生理学特征,在科学远不发达昌盛的古代,古人不能正确解释这种“超验的体验”,便赋予了“意念健身术”种种神秘的色彩。中国人把此现象说成是所谓的“气动”、“得气”… 印度人则认为那是自己身体中的能量中心在上升(见印度瑜伽的“三脉七轮学说”),是“宇宙神圣权能”下降于身体。古代印度人之所以能在人体解剖学并不发达的时期就能提出“三脉七轮学说”,不能不说与其在静坐冥想中对身体深处种种变化的体悟有着密切关系。
     此外,意念健身术还是一种低耗能,低耗氧的健身方式。这也是它不同于西方传统体育项目的显著特点之一。西方传统体育手段,无论球类还是田径;无论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它们都是增加人体耗能和耗氧量的。而意念健身术以“守静”作为主要手段,它是节能、节氧型的。关于它的节氧,西方有研究证实:通常情况下,人体在熟睡时耗氧量最低,而练习意念健身术可以使人体耗氧量比熟睡状态还要低16%。
2.2.4意念健身术的生化学特征
    不同于西方传统体育手段,意念健身术是节能、节氧型的,因而,它们分别引起的练习者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也显著不同。具体来说,意念健身术由于节能、节氧 ,练习者体内的代谢废物含量较西方传统项目低的多,这主要通过人体内环境中的血乳酸及CO2等含量的显著下降来反映。此外,做意念健身术练习时,体内激素的变化也与传统西方体育项目不相同。由于它是副交感神经兴奋型的健身方式,因此,做这种练习时,人体内与交感神经兴奋相关的激素分泌量减少。
表1意念健身术的体育学特征(与西方传统体育手段比较)


小结        意念健身术与西方传统体育手段具有强烈的互补性,不可替代性。对于一些具有心血管病,残疾等疾病而不能很好采用西方传统体育手段健身的人群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即使对于正常人群,也因其独特性而在维护身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3意念健身术与现代社会
    当今世界,意念健身的方法在全球极其盛行。除去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意念健身术源远流长的国家,在世界许多地方,意念健身术都广为人知,广为人练。
在美国盛行各种“静坐冥想”,据美国《读者文摘》上撰文统计,在美国,今天至少有150万人在练习印度教的“超觉静坐”,包括6000名医生。
     意念健身术古已有之,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引起美国科学界的关注。哈佛医学院心脏病专家赫波特•本森教导心脏病人练习“静坐冥想”,结果发现:病人的血压和精神压力都大幅下降了。本森非常兴奋,把这些现象写入一本书《松弛反应》,畅销一时。同时,他还在波士顿成立了“身心研究所”。本森说:“去向专业保健人员求助的人,所患的病大多与精神压力有关,比率高达60%到80%,这些病如果用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一般很差,而用静坐冥想之类身心疗法,效果往往极佳。”
     经过多年的研究,美国学者已找到大量科学证据,证明静坐冥想等用意念调控身心状态的方式对身体大有裨益,例如:
超觉静坐能显著增加体内CD4+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人体抗癌能力;[5]
美国头痛联合会研究发现:静坐冥想可以纾缓偏头痛;
美国《身心医学学报》发表研究报告,听静坐冥想音乐的一组牛皮癣患者比不听的那组痊愈速度快4倍;
美国全国卫生研究所1995年鉴于已积累的充足证据,宣布:静坐冥想之类松弛身心技巧对缓解慢性疼痛非常有效。
      国外研究练习超觉静坐的益处大致如下
1、智力方面:能增加智商和创造性;改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大脑功能;增加流入大脑血流量;大脑功能更加有秩序;提大脑高清醒度;增进大脑功能的弹性和传输讯息的效率;长期练习能显著提高练习者的学习及工作成绩等。
2、心理方面: 完善人格,减少焦虑,改善睡眠,增加自信和自我实现;增加容忍力,减少沮丧感;注意力更集中,加速学童认知发展,长期练习能改善练习者不良行为等。
3、身体方面:缓解因压力而引起的多种病症,如:胃病、冠心病、失眠、肌肉紧张、消化不良,疼痛等。
总的来说。冥想、静坐可以镇定情绪、平衡内分泌及提高免疫力,改善各项生理机能,植物神经协调性增强,进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此外,人们还发现:练习静坐冥想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谐人际关系。目前,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为员工免费开设静坐冥想课,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在本公司为员工长期开设静坐冥想练习。
当今世界,生活及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借用意念松弛身心,释放压力和紧张的意念健身术,就有着不可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现代社会更需要意念健身术。
正是鉴于意念健身术的这些独特健身功效以及老少皆宜的特性,它在西方世界广为推广,美国大、中、小学,各种团体普遍开展、实践此方法。更有甚者,美国宇航局还指定其为宇航员必修的健身益智科目。

[ 本帖最后由 hedahuwei 于 2007-12-10 23:31 编辑 ]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气功人网 ( 苏ICP备12036507号-1扬网安备(32100302000104)

GMT+8, 2024-6-26 16: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