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论坛

 找回密码
 点此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论坛关闭注册的通知周天功养生法函授,祛疾健身
查看: 628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谈扶阳之源:心包经之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7 1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谈扶阳之源:心包经之秘
                              (讲课录音整理)
  
  一步功主要要求学员练习并把握五个穴位:即:劳宫穴, 鸠尾穴,膻中穴,至阳穴和灵台穴。
  如何正确寻找劳宫穴的位置?现在,你只要把五指自然伸开,然后再将中指自然卷曲,点到掌心的位置,也就是第一与第二掌骨骨缝之间.便能点到劳宫穴的位置。  
  说到这里,大家还能深入想像到,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文化背景有着很有趣的文化差异现相,外国人是逻辑性比较强,必须有前因后果的关系.而中国人,则主要强调抽像哲学,比如,阴阳,五行,中国人可以让自己灵感之下,让一幅背景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意境。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在外国人无法理解的是,这老树,小桥,夕阳,怎么就成了有内在联系的语句呢,因为作者要表达的是他的意境.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抽像哲学才能够最大空间概括性,对事物的现相与本质规纳与延伸也非常强,而很多时候,我们练功也必须是靠这种抽像理念来感悟的。
  为什么古人把这个穴叫劳宫呢?劳,即是劳作的意思,宫是宫殿,这是个很有趣的穴位,值得学医或练功的人玩味。看过中医的人知道,劳宫穴呢,是心包经循行的一个远端穴位,心包经止于“中冲穴”,起于膻中。现在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心包与三焦是两个无形的器官现代的西医学没有心包这个术语,但中医呢,认为心包是一个包在心脏外面的,保护心脏的器官。现在,中医界内的人士,也懂得。如果患者心包积液,并要按摩其膻中,来治疗心脏,关节炎,或者肾病,等等。他们会根据自己不同的经验来帮人治疗,有经验的医生,能通过积液声音来判断按摩的进度。
  从现代的人看来,古代人创的人体科学,是暗箱理论,是用极抽像与难以理解的阴阳五行学说建立起来的学术。实际上,在经过训练和体验过的人都知道,这绝对是对古人的一种误解,在我们一部训练的学员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手势呼吸达标的情况下,体验并真实感受到了在教材中说到的小气囊的存在,其实,这,就是中医学中失传己久的---心包。从现代中医与各传统学术看来,我们的学术被四分五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现在,我们具体来领略下劳宫这个穴位的效用。
  在一步功的训练里,劳宫穴就如同药引子,起到了引导,引达,引通,辅助的作用。劳宫本身就是一个远端穴,劳是劳作,因为人们在劳作时用的是双手,宫为宫殿,因为它和主主神明的心脏遥相呼应。人劳作是必须有心脏供血的,而心脏在跳动时推动着血液,它除了有着自律的因素之外,还必须有心包这个无形之腑的辅助,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异常紧密的,比如肺有积液的人会影响到心包的伸缩扩张,时间长了,心脏也是会受影响。反过来说,有心脏病的人,心包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影响的。
  劳宫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这个经络在经为阴,五行之中是阴中之阳,因为心在五行中属阳,而手厥阴心包经为阴经。这有什么意义呢?大家可以分析,我们的功法主是升阳扶阳,而单从这些穴位的意义上来看呢,我们就能明白,古人创这个训练方法,是以火母以培子土,以取火生土之相。同时,当我们有了升阳的基础,这些与火相关的穴位,也会受到感应,被经络里游动的阳气牵连,一个个重要的关窍就被打开了。


  现在我们进一步分析大拇指属手太阴肺经,我们的一步训练,大拇指尖呢刚好要放在膻中穴这个位置,肺,是主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人后天吐纳气机和推动人体血流的重要器官,内经中讲,肺在五行中为金,其官为相,是辅佐心神的重要器官,肺怎么会是相傅,怎么会是心脏的老师呢,中医中有句话讲肺,叫治节出焉。什么是治节呢?古人说的礼节礼节,其实有着两个含义,礼字在五常中对应五行中的水,取其谦下之意,而节则具有治理的含义。中国人不是有句老话,先礼后兵吗,而兵也当治乱来讲。
  而肺与心具体关系是什么呢,心主火,其具炎上之意,肺主肃降,当肺这个调理治节的器官出现了问题,就容易出现病态的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夜不得眠等现相。
  因此可看出,人体的五脏是个相互紧密联系,彼此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现在如果我们返过来看黄帝内经中的“灵兰密典篇”就会有种霍然开朗的感觉,如果大家感兴趣,就下去看下这篇。
  其实,对于我们训练,能揭示与感应心包这一脏腑的真实存在,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因为,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名医师说他己经找到,并可以真正体认心包或三焦的存在了。现在我们体会到了,也就能更清楚,更感性的去认识他,了解他,并且运用他.现在的科学仪器探测不出来,西方的解剖学上更不可能有这个东西,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伟大,
 我们再看鸠尾穴,鸠尾穴位于胸骨剑突以下的位置,就是我们平常俗称心窝这块地方。它的后面是人体太阳神经丛,是生命力的本源,也是人体宗气能量具集的重要场所,这个位置在人体内地位是很重要,这里只要被开发,人的体能和活力就会大幅度的上升.这个位置呢也同时对应着人体五行的中宫,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宫戊己土----脾脏。为什么叫中宫呢,中是中央,其色为黄,像征大地的颜色,而脾胃之脏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脏,是人体的后天活动力的本源,他在人体的作用,就如同大地一样,有着承载谷物,运化精微,和调达四脏等等这些功能。所以,中医中还有五脏皆具脾,的这个说法,也这就是说心肾肝肺中也都要受用脾脏的运化之德才能正常工作。另外,除了运化功能作用外,脾还是一个重要的免疫系统器官,有着固摄城池的作用。我们在黄帝内经中可以查出关于对脾的很多记录,比如:脾胃为水谷之海,得后天之气也。
人以五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这些记录都可看出脾胃此后天之本,在内经学术中记录中无可厚非的重要地位。

   鸠尾穴的鸠,是古代一种鸟,其习性与杜鹃相似,不同之处,是它在产卵时将蛋放到别的鸟巢里。因此,这个穴位的便起到将行散的余气会聚收拢的作用,有了这些能量的存在,运化谷物得己实现,各部的能量得己平衡。           
  

  我们再看膻中,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间,也是一个气机会集的穴位,我们训练时大拇指对准这个穴,便容易感受到气囊的存在,因为此穴就是心包的起点。另外,这个地方若被击中,轻得神昏气散,重者心窍失常,很难救治。所以,我们常有听说,喜伤心,喜为什么伤心呢?在说岳全传中:牛皋爪到金兀术后,非常高兴,兴奋得大笑不止,然后活活笑死了。为什么,因为这两个穴位都是要收敛气机的,膻中是个募穴,为了心神,心气不会涣散,我们的心意能够集中,全要依赖此两个重要穴位。
  现在我们把这三个穴位,联系起来想一下,心包属火,鸠尾对应脾土,在五行中,这就产生了一个火生士之像。而为什么这个功法还能启动命门之火呢,在多数人练了感受到两肾间发热,即而全身或局部透热。
这是因为,这些穴位都是被经络串连起来的原故,在能量启动之后,这些枢纽被牵动,慢慢的打开了能量的阀门,使正气得到有机的循环。
  我们再来看,鸠尾对面的至阳穴,至阳处在第七脊胸椎凹陷,是人体督脉的重要穴位之一,它起到一个输布全身阳气的重要,至古名思议,也是极至的意思,他又处于阳脉之经,便含有极阳,重阳,老阳的隐喻。在中医针炙科中,有些老医师为了使病人能升发阳气,也会用火炙此穴。跟着至阳穴上面是的灵台穴,它的别名又叫灵阳穴或灵神,这个穴是人体的阳气上朝的枢纽。人的天部,也就是头部能得到阳气的输养,同时又有阴液的滋润,人也才会神清气爽。 人之所谓:精神,后天之精处下为阴,因膀胱之阳升化而能上济脑髓,故化为神,从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字中文化联系的紧密性,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古人创词造字是有内含的,不是随便兴趣而作的。
   刚才我们讲到了,人体里这些重要的枢机被一个个联系与牵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同被互相联通的阀门,在被慢慢打开以后.最后成为一个循环无端的正气联通器,通过不间断训练,增强人体的生命能源同时又能高效的,吸收消化我们饮食中的五谷精微的能量,所以,除了对根治后天脾胃的疾病外,由于我们的运化功能的增强,更提高对其他脏器精微能量的输布与供应当然了,这里面还含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与联系,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再慢慢深入。
     现在我们看命门,命门处于两肾之间,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其对应为五行的水,内有潜阳.命火的启动呢预示着潜阳发起,当人体要健康必须有阳气密固,输布,人体的活力才得己保证,所以人在白天时活动,也是一种阳性的标志,而阳藏也有个例子,就是在人睡觉后,科学家做过试验,人在睡眠后,体温后下降一度,其实一天之中的夜晚,就是一年之中的冬季,意喻有敛阳,阳收,慢藏的含义。肾主水,可含养肝木,因此呢,有肝病的朋友,在配药方同时,如果医生觉得他的发病较长,子盗母气,肝部影响了双肾,就不单是开些滋肝养阴的药。
   至此,我们对一步功的五脏联系,己告一段落。话说到这里,笔者还须在此承清一点:由于人与人之间体质千差万别,而中医看病也有同病不同治的说法,所以,当你的身体由低层次健康的状态,走向向高层健康水平的过程,便会出现各种不同种类的现相与类似生病了的症状,诸如正邪相争后产生的病灶疼痛,阴虚火旺导致上火溃疡,或者心烦意乱等等,为什么为这样呢?我们该如何鉴别与评断自己训练的进度呢,在下一篇,论四相体质篇里,我会为大家介绍,如何根据,你自己的尿液,舌相,指头,或者病灶不舒,等等现相来评断自己的进长和体质。同时,我会介绍一些调理与解决这些现相的方法,辅助我们的身体来尽快完成他的调理与平衡机体的工作。

  







   上篇涉及了关于穴位与机体五脏的理念的基本内容,这篇我们要稍微了解下,我们训练一步训练的本质。由于古人将医武道是视为同一体系的,所以我在讲解中,也同时会涉及到一些相关知识。
      自从训练过一步的学员,有不少会问我,为什么劳宫与鸠尾之间要隔层被褥之类的呢?其实,这是为了激发我们人体的场能效应。万物有场的理论在今天的科学界己得己证实。大家都知道,一块磁铁,是具有南北两个极性,而这两极性,起着一个矛盾统一的作用,两个极性之间具有一个相对的保守场,什么叫保守场,我们可以把他想像成一个闭合的,没有出口与入口的空间能量。
    在人体里,伴随着生命活动,一些组织和器官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磁场,而且,可以明确的说,每个穴位都是一个微弱的,小磁体,在我们用劳宫对准鸠尾穴之间,如果加一层被褥,目的就是让这两个小磁体能量能有一个空间之间得己限速能量交换,在这个小空间内产生保守场,在配合我们的呼吸训练后,在沟通其他穴位时,起着有效的辅助性与统一性。对于训练中场性的认识,会涉及很多或者是现在科学暂时没法解释的问题,比如,古人说的全息理论,比如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常中有这么一种情况,一间新房,如果长时间里面没有人住入,其破损的时间就会加快,如果是一间旧房子,但长年有人居住,其破损程度会很慢。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只是很少有人去注意。
  现在我们再来看,人体内明显的磁场效应,主要是对应哪些部位,在,上一篇中说的,其实就是一对小磁体。肾主先天,这里又会涉及很多学问,比如说,人体场能学,现在我们就略微了解一些.磁铁,大家都知道有着南北两极,一个场的稳态,想要完整,不会支离。就要取决于这两极的作用,一正一负,一阴一阳,是为两极。这种正负的统一在人体内,还有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等等,都含有磁场的效应。它们分别担任起了调整人体生物场的重要工作,是人体规律的内分泌活动的领导者,他们担任着着平衡,疏导,稳定,协调,统一人体场能的作用,我们的人体生物场之所以不会紊乱,我们的内分泌系统之所以健康,它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此,我们便更能进一步认识到,古人所说:“因天之序四个字的由来,并不是空穴来风了。
天地是个大磁场,人体则是小磁场,在时空的不断更变中,我们的呼吸,我们的脉搏,我们的心跳,我们的血压,我们的尿液,我们的内分泌,特别是女性的月经周期,等等一切都会因着时空变化而调节着,适应这种场性变化的作用点,正是我们的内部磁场。太阳强大的场能令地球公转一年的时间,这反应在我们身上便是一年的人体年节律,月亮围绕着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就形成了人体的月节律,另外还有人体的七日节律,日节律或者时节律。
  我们人体这个小磁场就是这样附和着宇宙不停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平横的,随着四季更替,日月穿梭,寒来暑往,我们的身体在这个大环境下,不断的,不由自主的,本能地调节着自己。
  除了因天之序。古人还有句话,叫:法于阴阳,和于数术,这句话,便是高度概括人类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增强这种适应自然的能力,并且让能力越来越接近本质,让生命的健康得以进化。
  也许大家会想,你说太阳的磁场对人类影响很重要,但月亮的场的影响对个人来说能不能乎略不计呢?也许在几年或几十年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可以成立,但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就不能乎略,月球的影响对整个人类生命的自然进化结果,产生生着巨大的作用,这种结果也是引导我们认识自身的的扇智慧大门。在国外,曾有位学者,作了一个长达四十年时间的试验,他将一个试验对相的尿液作了每日的检测,在四十年之中,他发现了,试验者的尿液发生着七日更替的变化规律,因此发明了现在有名的时间医学,熟不知,在我国好几部伟大的经典中,早己有了,他难以望其项背的节律学说,古人在早期己经创立了日节律,五日节律,七日节律,十五日节律,月节律学说,四季节律,年节律或十年百年节律学说,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人和自然相呼应这种本能的调整方式,实际上也充分证明了人体具有着很深远的适应与变化潜能。西方的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和中国的四大医学经典之首黄帝内经,都不约而同的在阐述一个理念,真正的健康须是身体本能的自我调节。科学发达的今天,在整个宇宙的进度来看,人类现在的医学,又究竟走了多远呢?五十年来,人类真正战胜的慢性疾病,目前为止没有一例,复杂的疾病确越来越多,如同经典里所说,当人们不愿意用简单的方法调理身体时,以后只能用更复杂的医疗手段了。而这些复杂的医疗手段,莫不是在违背自然规律。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他人对我们说,我去医院查过了,医生没有问题,但我就是不舒服。
  人类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们比身体本身还要聪明或者比身体更懂得关心自己,但事实上,我们要破解身体的语言,可能还须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现实中,作为普通百姓,如果我们进一步认识现代医学领域,可能几乎都不敢去医院了,前几年发生了一个震惊白宫的医学报道,调查员在美国调查,一年就有九万八千起医疗事故发生,而这些事故的发生,多数却并非药物引起,而是由误诊造成的。
    对于平凡简单的事物,我们没有理由摒弃,苏式学禅,头三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三年看山非山,看水非水,再三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一件事物从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到简单,我们才能真正弄清事物的真相,对于生命本身,我只有五个字来对待,就是严肃的探索,再加五个字,谦虚的继承。任何学科,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因为,无论我们还要走多久,我们始终最后还会发现,自己还是走不出古人的方圆。
   
  









     

[ 本帖最后由 龙脉灵浪 于 2008-12-27 15:15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8-12-27 12: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9-4-10 18:36 | 只看该作者
说的非常具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9-6-24 2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histle 于 2009-6-24 22:30 编辑

整理一下自己对一部功的理解,请灵兄指正:

心包:五行属火,在经为阴,是为阴中之阳。心包经起于膻中,止于“中冲穴”。

功法理解:
拇指尖对膻中:肺经属金,主肃降,置于心包经之源,起调节治理之用;
劳宫穴对鸠尾穴:劳宫导心包之火,培鸠尾之土,本功法的关键所在。劳宫穴起到了引导心包之火,到达鸠尾之土的作用;
心包收缩:推动心包经运行,同时沟通心肺;
上述内容形成一个气机流向:心包之火注入中宫之土,母火培子土。

此外本功法还有一个妙用:

吸气时至阳穴与鸠尾穴相吸:除引导心包收缩以及母火培子土之外,按真气运行理论,吸气时气机沿督脉上行。借至阳穴与鸠尾穴相吸之势,鸠尾穴所积蓄之宗气可直入至阳,沿督脉上行,经灵台穴,阳气上朝,还诸天部。
呼气时心包胀大:仍然是真气运行理论,呼气时将中宫之宗气注入任脉下行。此时心包胀大,似乎可以理解为部分宗气入心包,一方面转为心包经之气,循经而走,另一方面在吸气时转入督脉,与上文呼应。

与真气运行法的比较:
作为初步功,不关注下丹田,适合现代人居家修习的特点,即不需禁房事。

疑问:
根据功理分析,如何能实现辟谷?看到论坛上很多人练一部功达到辟谷的境界,但是不清楚辟谷之后,人体的能量从何而来。这是个疑问,希望灵兄能够解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此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气功人网 ( 苏ICP备12036507号-1扬网安备(32100302000104)

GMT+8, 2024-6-16 18: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