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玉柜服气经》
卧至夜半起坐,鸣天鼓三十六过,静心神,为元气和,此炁子时生发于心藏间,上贯泥丸、丹田,眉间却行三寸是上丹田宫,周转于身,如紫云气;又想太一真君如婴儿,左手持玉诀,右手执灵符,游于紫云气间。然后平枕正卧,绝一切浮想,浮想若不除,则心神炁当闭不行,绝想止念既定,然待出息尽便闭,玄牝气鼓满,牙齿勿得相近。
欲咽之时,齿牙微相近,仍须收息缩气?音摄腹咽下,以咽得为度,咽得饱以为期,亦无时限,此法与诸家咽气不同。若不收息缩气,取?咽下,则不入大腹中,又不入食脉中。
诸门咽气,皆先入肠中,冲排滓秽,经三五七日后,方达食脉。纵达食脉,且神劳力倦,思食之意未能全绝,假令坚守数日之间,尚多腹中欠乏。若遇此法,但持四十九日,自然绝思饮食,纵有百味佳肴,都不采览,神功若此,无以加焉。切在藏秘,勿示见人者也。
前云收息者,当低头纳气,炁入都亦无声,攻排滓秽,务令速退肠中滞食,纳得元炁,自然常饱,此是气与神合行之至也。三日后,亦不择行住坐卧,为之总得,亦不假致气,但咽强自下,人亦不知,自觉体理疏通,四肢过于常健。如此七日,神炁自足,不假久炼功夫,亦不要每日存想。
自此一百日,三尸自除,忽尔一日,神自内现。但食气五十日,谷气方尽,便可绝诸汤药,其食出时,当有五色物出如似脓血。此物既尽,诸府通达,内视藏胃,如昼所见。若得至此,切不得慢泄于人,一旦神功通悟,亦不得辄怀怪异,尤须秘之,勿申于外。
若谷气未尽,即不到通地,如曾经受法之后,得遇此术,神气内辅,灵响外应,自然自在,无所拘束,要食亦得,不食亦得,食亦无损,绝亦无伤,再食再服,不拣月日,不论行住坐卧,处处总得。
以上是以《中国古代气功要籍导读》为依据,用百度搜索服气名篇,所见服气之法中精要部分摘录。
在《云笈七签》太清中黄真经释文中,见得“若是先具内行人,只服津液,由得不饥,况于服气乎”一语,令我突然想起了一则新闻,想来应是相当有力的辟谷机理解释。
皆因综上诸法所见,虽说法各异,但其共通之处皆离不开咽津、服气两要素。咽津一法,有明言,有隐言,比如“叩齿三十六通”,叩齿,生津也。不但以上名籍如此,其余相关资料中也可见“咽津”之踪影。
《庄子.刻意篇》说彭祖的养身秘术是“导引行气术”,即通过“吹耻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练功方法和龟息达到长寿的。具体为“闭气纳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言笑,其体中或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心存其体面五窍九脏、四肢至毛发,皆令俱到,觉其气行体中,达十指末,寻即体和”。其中的最关键是“舐唇咽唾,服气数十”的龟息功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