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日前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巨大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能力都产生明显的影响,有52%的大学生“想到毕业找工作就忧心忡忡”。
心理学家认为,求职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焦虑、沮丧、烦躁等不良情绪,可称为“就业抑郁症”。其生理表现为睡眠不足与食欲不振,心理表现为担心和郁闷,行为能力表现为做事效率低,生活规律紊乱。
认真分析,相当多大学生的郁闷、焦躁、心灰意冷,主要原因来自于空前的就业压力:仍在蔓延的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机会大大缩水;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上升,今年高达600多万,就业“僧多粥少”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但另外两方面原因也不可忽视。一是招聘单位对求职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伤了学子们的自尊和求职热情。许多大学生反映,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现场,好不容易挤到了展台前,但招聘人员往往爱答不理,收下简历一言不发,甚至瞄了几眼后当着大学生的面将简历扔进废纸篓,这一幕令他们很伤心、很悲哀。二是大学生自身心理脆弱,缺乏信心。调查表明,近七成高校毕业生抱怨父母没地位,没有关系难就业,忽视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就业抑郁症”不可小觑,笔者以为需要三管齐下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
首先,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抚慰工作,帮助大学生以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求职,即使暂时没找到工作也不能让希望的明灯熄灭。
其次,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该态度热情,服务周到,努力做到求职简历有投必回复,不能录用说明原因。
第三,要教育大学生增强自信心,通过自身实力、能力和努力等叩开求职大门,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好爸爸”找工作。
总之,我们要让学子们感受到,虽然就业难,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就在他们身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