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论坛

 找回密码
 点此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论坛关闭注册的通知周天功养生法函授,祛疾健身
查看: 21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佛塔庙的道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9 1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之六、回家人老师关于如何诵经的开示

壹、 誦經的根本


诵经有三个面的东西:


一、经理。通过诵经,彻悟其经理,经义,如六祖,听经开悟;
二、经道。通过诵经,到达经指引的成佛的道上,如每诵完一遍,都会如被佛陀他老人家善嘱咐一遍;
三、经力。通过诵经,改变自己本身的磁场,增加自己的法力,哈哈,也就是如诵咒一般。这也就是佛陀说的如佛、塔庙的道理。你诵经时,法界众生会看你就一尊佛,一座塔。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法师,讲经,诵经时,外人看他,就是一团光明或佛像的道理。

(版主注:诵《金刚经》时,当你诵念完经文前边的请四大菩萨后,就真的有四位大菩萨来到你身边,紧紧围着你,保护你。天空中,有无数的各类众生一层又一层地密布在半空里,保护你,听你诵经,默默学习。http://www.×.×/fo/jingdian/lyj/ganying/6527.html 代佛传法功德很大啊,众生听到你读经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改正了,不再犯错误了,而行为端正,多作好事,那这个功德也有你的一部分功劳啊,如果很多众生因你读经而获得正知正见,再行传播,少作坏事,多作善事,我们读经是不是功德无量啊?)


但畅游如来大寂灭海的大修行者,三者同时具足,又同时无可着。
对大修行者,他们如同,只是遮遮眼,本来就应具足,只因众生分别见种种相罢了。


初學誦經者,可以慢慢来,但要知道這诵经的本来,如不知本来,诵经就如同无目的的箭,虽诵亿万遍,终不得其要领。




貳、 誦咒的模式


诵经不是单求读多少数量,也不是看谁读得快,更不是看谁的嘴皮子动得快,那变成嘴皮子往生了。
而是用胸腔和腹腔这个地方发声(也就是肺部),产生一种共鸣,带着一种“嗡嗡嗡”的共鸣声。这样诵能把身体的能量场调整好。
在法界看,人体是一团光明,在身体的中间是根能量柱,也就是生命的根本,圍繞著的是一层一层的光明、磁场。如果内外磁场的频率相同,人就清净安乐;如果内外磁场的频率不相同,就会有燥气(贪嗔痴是根本),人就不舒服。
有木鱼的可以敲木鱼念,有节奏,且不容易乱。
通过诵经、持咒使其内外一致。这样诵不但容易排除外面的干扰,而且能得定,也调和内气,使身体内外气场统一起来,燥气发散,去病延年。最好能把腿子盘起来诵(在我们这个阎浮提,只有人能双盘,当腿子盘上以后,身体是在放着光明的)。再者也有利于打坐参禅。练腿双盘基本功,一举两得。




叁、 入定的模式
但是,不要上去就都像诵咒语一样,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來協調好。


其實單就誦咒而言,平时修的时候,跟用的时候(消業等)本身也是不一样。首先要明白如何用,如何修,什么时候是用,什么时候是修。


平常诵经就是修,不是在用,不能總是用很快的速度和強烈的共振來誦,當然这樣消業非常快,念完了全身金光闪闪。但如果身体素质不行,基础不行,就会产生另外一些问题。


(师示范念誦金剛經,速度和緩,力度輕柔)
要这样念,这是基础,不要上去就高频率地念。
真正诵经的人,没有力量向外冲,也没有力量向内进,不能诵完了喘不上气来,脸憋得通红,那樣一定錯了。
刚开始的时候,在小腹起振,慢慢地振到胸腔哪个地方的时候,就停留在那儿,出气很少,吸气也很淡。


如果覺得身上有業力的时候,可以大声地用较强的共振,也就是“嗡嗡嗡”誦咒的模式,平时就用柔和的共振。但这个过程要慢慢的来,不要上来就用消業的模式。


事實上平常誦經應該是一个入定的模式,念长了之后,会一直就在定境中,非常缓和、輕柔的共振,跟小河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全身放着金色的光明,没有大的出气和吸气,而且没有强烈的依附感,


這跟中醫按摩的原理是類似的,同样的一个手法,在同一個穴道上,轻柔的用力,是补,用力則是泄。
而平常诵经的时候,用的是补的模式,念完了神清气爽,耳聪目明,浑身有劲。如果念完全身没劲,一定念错了。


這樣誦經可以慢慢进入一个深定的境界,因为每一个细胞本身就是一个磁场,本身就在震动,最后发现你本身就在念,每个细胞都在念,进入一个纯静的境界。


但是,一定要注意戒忌用力,不要执著,否则念完金刚经,又死在里面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05:27 | 只看该作者
amitabh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此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气功人网 ( 苏ICP备12036507号-1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304号

GMT+8, 2024-11-15 14: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