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论坛

 找回密码
 点此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论坛关闭注册的通知周天功养生法函授,祛疾健身
楼主: 陈康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识力能保健治病,是最廉价的医疗资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08:47 | 只看该作者

丹田调控功能

丹田是气功中的术语,其位置在肚脐下一寸三分。丹道家总想在此部位炼出一颗仙丹来,所以气功古人称此部位为丹田。

传统的周天功是以意守丹田为主,认为丹田是气机发动之处。本人探讨发现:一切有效功能都必须大脑皮层的感应支持或同步协调,大脑皮层才是真正气机发动之处。所以在生物力保健和治疗中不是沿用意守丹的传统方式,而是重点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

丹田调控功是在大脑皮层感应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大脑皮层与丹田之间的感应链,最后实施到丹田的意识调控。

大脑皮层发出感应支持或同步协调,丹田发出同步感应,接受大脑皮层的感应支持是丹田调控功的两个基本条件。

丹田调控功的训练,就是训练丹田对大脑皮层的感应支持的同步响应和接受。丹田部位神经分部少,不够敏感,意识发挥难度大;而且处于下腹部,呼吸引起的腹部起伏又对意识造成很大的干扰,是最难意守的部位之一。所以练功前,要尽量用胸部扩张代替腹部起伏来减少腹部的起伏,减少丹田的起伏对意识的干扰。

丹田部位神经分布少,不够敏感,意识发挥难度大;如果一时用意识难以有效起动,亦用前面介绍的辅助方发起动。丹田的意识起动方法与前面介绍的大脑皮层的意识起动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就是把起动部位由大脑皮层转移到丹田。

因丹田部位受呼吸干扰大,而且神经分布少,不够敏感,训练难度大。所以特选用丹田调控功的训练作为意识调控功能的突破口,帮助初学者掌握意识调控功能的技能。当然本人并不希望练习者企图在这个部位炼出一颗仙丹来。

丹田调控功能的训练方法

功前准备

首先选择支持中心点。

大脑皮层对身体某局部的感应支持方位不是完全固定的,会随着相互方位的变动而变动。大脑皮层起动身体某局部的功能现已发现有两种方式:一是支持点抑制带动被支持点同步抑制。二是支持部位对被支持部位直接调控。直接调控要技能非常熟练才能发挥,初学者所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

要产生有效支持有两个条件:一是支持点和被支持点保持合适的方位,二是大脑对支持点发出正确的指令方向。后者为决定条件。

在身体直立,眼睛正平视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对丹田的支持点在大脑皮层前区眉心下一公分的位置效果较好。因眉心部位比较敏感,可略俯首把支持中心点调整在眉心处。也可根据个人的具体因素,把支持中心点调整在最敏感的位置上。

调整支持点的方法:仰头向上,支持中心点即往下移。俯首向下,支持中心点即向上移。

其次是试行起动支持点的支持功能。如果不能起动,即要训练先支持点的支持功能。

下面以选择眉心为支持心点进行训练。

支持点训练方法
动作效应诱导。

两放在胸前,左手掌心右照,手指向右前,五指靠拢,左手不用力;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抓住左手的食、中、无名、小指。以眉心与两个风池穴中间点为方向轻轻用力推,同时意想眉心从外向内凹进。动作要缓慢轻柔,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动作效应诱导起动成功后,即丢开诱导辅助条件,单独用意识意守。

支持点功能训练成功后即可进入丹田调控功能的训练。

进入训练

第一步、 排除杂念。可利用前面介绍的虔诚法、恭敬法调节心态。也可直接运用发呆法,呆呆的什么也不想,做好功前心理准备。

第二步
调节呼吸,转移排除呼吸干扰;首先用胸部扩张代替腹部起伏,尽量控制腹部的起伏。其次是用意想法把呼吸通道缩短,即意想呼吸通道很短,呼吸时最多只感到喉咙处有轻微的起落。同时把呼吸放轻、放细,减少呼吸对意识的干扰;

第三步、 起动支持点的支持功能。

选择眉心为支持心点,先意守眉心。意守方向:两风池穴中间点。

姿势:自然坐好,头微向前倾。

注意:支持中心点往上调,意守方向即往下移。

支持中心点意守成功后,再把意识重心转移到丹田,意守丹田。

因丹田部位神经分部少,不够敏感,如果一时难以起动,也可用上面提供的辅助法协助起动。

一、针刺法
设想一枚银针刺入丹田,并意想丹田有麻麻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感觉连续保留下来。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针刺法意守的范围较小,以点为主,功效也较小。针刺法意守成功后,即要逐步扩大意守范围,增强功效。扩大意守的范围可用二、三法来起动。

二、物压法
设想一团软绵绵的物体,如棉团或羽毛球,轻轻地压在丹田上,
并意想丹田有麻酥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感觉连续保留。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火烤法
设想一团热辣辣的火对着丹田烘烤,并意想丹田及周围有麻热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该感觉连续保留。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用二三法逐步扩大意守范围的意守成功后,还要继续扩大意守范围,最好能扩大到整个小腹部。可采用日照法。

四、日照法 设想阳光照在整个小腹上,并意想小腹部产生暖烘烘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该感觉连续保留下来。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运用设想条件起动训练成功后,即可进行直接意识起动训练。直接意识起动训练可用五六法。

五、收缩法 直接意想丹田从外向内收缩凹入。可从一点开始,逐步扩大意想面,以致整小腹部。此法是在大脑皮层感应功二步功的基础上,抛开辅助条件直观发挥意识作用。

六、内忍法 模仿忍大便,忍小便的状态把丹田从外往内忍,可从一点开始,逐步扩大以致整个小腹部。也可设想有一种力把丹田从外往内拉或从外往内推。

七、有条件的可用外气技术直接起动,用意守的方法把起动效果保留下来。如果感觉消失,可继续起动。

开头训练时应尽量保持固定的姿势,加强发挥感应链的作用。功能训练成熟后,意守身体某个部位时,即使姿势发生变化,大脑皮层也会自动调节支持点。到时姿势即不再重要,采用任何自然姿势都可发挥意识功能。

在意识局部调控功能中,即使意守某一个点,由于应向感应的作用,会逐步扩大成一个局部面。但单靠应向感应的作用,其功效还是有限的。应该发挥意识的作用逐步扩大意守的范围。

意守也是传统气功惯用的补‘气’手法。本人认为意守的生物力方向还不够明确,还需配合限定生物力方向条件。传统气功的意守丹田也属于局部调控功能的范畴,待丹田‘气’满后对其他步位进行自动治疗。待丹田‘气’满后对其他步位进行自动治疗的治疗手法,效果缓慢,而且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四肢的疾病,如关节痛、炎症等即很难起功效。

所以练功不要老是意守某个点或某个部位,而应发挥应向感应的作用由某个点开始,用意识逐步扩大应向面。由单面到双面,由双面到多面,由多面到全身。自我保健和治疗者最好能练到双面调控功能,由双面聚‘气’攻病灶效果更好更快。

上面介绍的是正向意守法,正向意守法的大脑皮层支持点在前区,正向意守法易守呼吸干扰,难度较大,如改为斜向意守可大大地减少呼吸干扰。斜向意守有竖斜向意守和横斜向意守等,横斜向意守的大脑皮层支持点在前区和左右区的交界线上。

丹田调控功能训练成功后,还要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部位进行训练。

丹田调控功能训练成功后,对感应链有了初步的实践认识。对其他部位进行训练依法模仿就行了。

传统气功认为百日筑基丹田“气”满即会沿任督二脉运行自转小周天,但本人探索发现,无论意守丹田或转小周天都要大脑皮层感应功能支持才能起效,丹田的支持功能区域在印堂上方,并随着姿势的改变而变动。而转小周天的支持区域在大脑皮层前、下、后上四区的中心线上,并且亦随姿势的变动而变动。

意守丹田所用的是静态意识,而转小周天用的是动态意识,两者毫无关联。其实转小周天是任督二脉的既定意识导引而运转的。

有关转小周天的方法以后在动态意识的功法中再介绍。

有关丹田发热的问题

意守丹田,不少气功师提到丹田有发热甚至滚烫的感觉,有的甚至说意守丹田不到五分钟就发热。以致很多初学者以为丹田发热是练功起效的必然过程,为自己练功时丹田不发热甚至发凉感到困惑。其实丹田是否发热与身体因素有关,与功效无关。

我在外气治疗中发现并多次证实,慢性炎症部位对外气的反应一般是:痛、热、跳、凉,的规律反应,治愈后对外气就基本上没有反应了。如果周期性出现痛的反应,即说明症状顽固;如果只出现热的反应,说明症状较轻;如果出现滚烫的反应即说明症状不算轻了。

热是慢性炎症的反应;如果丹田轻微发热,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很热或者滚烫即显示该部位有慢性炎症或潜伏慢性炎症了。

慢性炎症的功能治疗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攻坚阶段,也就是消除病态反应阶段。此阶段会有周期性的病态反应出现。反应越小,反应周期越短,症状越轻。反之即越重。消除病态反应的方法基本上是先大量补‘气’激发反应,立即排除;然后再激发,再排除。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反应基本消失。此阶段是向心生物力和离心生物力的灵活运用。

第二阶段是逐步恢复。此阶段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病态反应,但病灶部位还可能会有较明显的跳动和发凉的感觉。第二阶段是以补‘气’为主,重在发挥向心生物力的功效。

第三阶段是巩固治疗。第三阶段仍是以补‘气’为主,亦是着重发挥向心生物力的功效。

低生物位对外气的反应基本上是凉的感觉。如果某气功师说他一意守丹田很快就有滚烫的感觉,如果说的是真话,说明他的功能还控制不了自己的病态反应,功能有限;如果说的假话,即连一般的功能反应现象都不懂,技能亦有限。此类气功师的功能治疗的技术还不成熟。

丹田是否发热是身体因素的反映,与练功是否有效无关。练功者大可不必为丹田发热或发凉而困惑。开始练功时丹田有暖和微热的感觉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功暖和微热的感觉就可能消失。如果经过长期练功还有很热的感觉,就反而不正常了,说明功效不显著。

意守也是传统气功惯用的补‘气’手法。本人认为光是“意守”二字生物力方向还不够明确,还需配合限定生物力方向条件。传统气功的意守丹也属于局部调控功能的范畴,待丹田‘气’满后对其他步位进行自动治疗。待丹田‘气’满后对其他步位进行自动治疗的治疗手法,效果缓慢,而且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四肢的疾病,如关节痛、炎症等功效很缓慢。

丹田处在盆腔前面,人体很多重要器官都集中在盆腔里,如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肾脏等。丹田调控功能对这些系统器管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气’的最明显功效就是消炎止痛,所以丹田调控功能对妇科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丹田大致处于人体的中心点,意守丹田可使‘气’以丹田为中心,从周围向中心汇聚

有很好的保健效果,特别是对盆腔部位的器官更有直接的功效。但在功能的实际治疗中,不要依赖丹田‘气’满后对其他部位进行自动保健或治疗;而应该那个部位需要保健或治疗,就以那个部位作为生物力靶点,进行定位保健或治疗,效果更好。例如:

肠炎,胃炎,就选择肠胃的发炎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心肌衰弱,心跳过速,就选择心脏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肾虚尿频,就选择肾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关节炎,就选择该关节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腰痛,就选择该腰痛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肝脏、肺脏、心脏有毛病,就选择肝脏、肺脏、心脏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如果先用动作效应生物力来定位,再协调配合意识共同发挥,就是定位感应功。定位感应功能不但发挥作效应生物力和意识生物力的双重作用,还起互相诱导共同加强的更强功效。使1+1大于2,治疗效更好。

特别提示:所有局部调控功能完全采用向心生物力设计,其作用是补‘气’,对滞渍病灶会激发病态反应。如果出现病态反应,可采用排除病态反应的实用小功法排除再练。严重的或自己无法排除的病态反应,即要请求技术指导排除,或请求外气技术直接排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08:46 | 只看该作者

局部调控功能

局部调控功能是指以某个单点或较小单面为生物力靶点或靶面,用意识向该靶点或靶面发出向心生物力的聚‘气’保健或治疗技能。

局部调控功能是在前面基本功训练之后,特别是在大脑皮层感应功能的初步开发后,进入身体某个局部部位的功能实施。

局部调控是意识功能在保健和治疗中最常用的补‘气’手法,属于初级意识功能。要达到补‘气’的效果,必需要明确有效地发出向心生物力,才能起到有效的保健和治疗功效。如果错误地发出离心生物力即起散‘气’作用,效果起反作用。如果过量地发出离心生物力,对身体有害,练功者对此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

练功前有必要重温一下生物力的关键要点。

从体外向体内发出的生物力叫向心生物力,向心生物力使‘气’从体外向体内聚集,起补‘气’作用。

从体内向体外发出的生物力叫离心生物力,离心生物力使‘气’从体内向体外散出,起散‘气’作用。

局部调控功能重在发挥向心生物力的作用。在功能训练中只训练发出向心生物力,不再训练训练发出离心生物力。

训练或运用局部调控功能,首先是大脑皮层做好支持准备;其次是设定调控定位点或定位面,并设定从体外向体内的定位方向;使大脑皮层和定位点或定位面形成相互感应链。最后进入有效功能阶段。

大脑皮层感应功能是局部调控功能的基础,局部调控功能是否有效产生功能,关键在于大脑皮层的感应支持或同步协助。因此训练局部调控功能首先从训练大脑皮层局部调控开始。待大脑皮层局部调控功能的支持功能及同步协助成熟后再进入身体其他部位训练。

大脑皮层局部调控功能大脑皮层感应功四步功)

前面已介绍了三套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的大脑皮层感应功。

一步功着重于对大脑皮层感应功能的激活。

二步功是运用动作效应生物力和同步意识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

三步功是意识配合呼吸节律进一步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

四步功是运用意识直接控制大脑皮层聚‘气’。

前三套功的主要作用是为功能技术打好基础,为了防止出偏,前三套功均采用向心生物力和离生物力均衡设计,同时也是为以后练功排偏做好技术准备。第四步即是全部采用向心生物力设计,在前三套功的基础上进一补为聚‘气’保健和治疗作基础准备。有了前三套功的基础技能,出偏的几率已大大降低,在第四套功的聚‘气’训练中,如果头部还会发生病理反应,可用二三套功法的有关技术排除;如果其他部位发生病态反应可采用排除病态反应的实用小功法排除再练。严重的或自己无法排除的病态反应,即要请求技术指导排除,或请求外气技术直接排除。

大脑皮层感应功四步功的训练方法

功前准备

第一步、排除杂念。可利用前面介绍的虔诚法、恭敬法调节心态。也可直接运用发呆法,呆呆的什么也不想,做好功前心理准备。

第二步
调节呼吸,转移排除呼吸干扰。先用意想法把呼吸通道缩短,即意想呼吸通道很短,呼吸时最多只感到喉咙处有轻微的起落。同时把呼吸放轻、放细,减少呼吸对意识的干扰。

第三步进入正式训练;即对前后、左右、上下各区分别进行训练。

前区训练:

首先设置意识定位点;可在前区中心出选择一点作为意识定位点。

其次是设立对该点发出向心生物力的意识条件,起动大脑皮层发出向内感应,然后对感应效果进行意守。特别提醒:意守的方向一定要从外向内,才能产生向心生物力取得应有的功效。

设立对该点发出向心生物力的意识条件可采用多种手法训练。

一、针刺法
设想一枚银针刺入定位点,使该点产生麻麻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感觉连续保留下来。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针刺法意守的范围较小,以点为主,功效也较小。针刺法意守成功后,即要逐步扩大意守范围,增强功效。扩大意守的范围可用二、三法来起动。

二、物压法
设想一团软绵绵的物体,如棉团或羽毛球轻轻地压在该部位为上,
使该部位产生麻酥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感觉连续保留。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火烤法
设想一团热辣辣的火对着定位点烘烤,并意想该部位有麻热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感觉连续保留下来。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用二三法逐步扩大意守的范围成功后,还要继续扩大意守范围,最好能扩大到整个区面。可采用日照法。

四、日照法 设想阳光照在整个区面上,并意想有暖烘烘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感觉连续保留下来。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运用设想条件起动训练成功后,即可进行直接意识起动训练。直接意识起动训练可用五六法。

五、收缩法 直接意想该定位点从外向内收缩凹入。可从一点开始,逐步扩大意想面,以致整个区面。此法是在大脑皮层感应功二步功的基础上,抛开辅助条件直接发挥意识作用。

六、内忍法 模仿忍大便,忍小便的状态,把定位点从外往内忍,可从一点开始,逐步扩大以致整个区面。也可设想有一种力把该部位从外往内拉。

七、激烈的起动法
如果多种上面的方法效果还不够理想,可采用激烈的起动法。方法是设想一条蛇伸着舌头对准定位点,就会出现强烈的发麻的感觉。怕蛇胆小的人不要试用此法。

前区训练成功后,再用同样的手法分别对后区、左右区、上下区进行训练。争取大脑皮层各区的感应功能全面开发,为意识功功能的多方位发挥打下多方位发挥的基础。

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都是为了训练意识直接控制大脑皮层活动,开发大脑皮层感应支持功能和同步协调功能。有了大脑皮层感应支持和同步协调功能的基础就可进入局部调控功能训练了。

下面以丹田调控功能的训练为例,进行局部调控功能训练。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15:11 | 只看该作者

眼耳鼻的意识调控功能

大脑每一个思考,每一个思维,每一个意识,每一个意念,都会发出生物力,并且都有一个意识定位点支配着生物力的行程和方向,这个意识定位点就是生物力定位靶点。当生物力定位靶点定位于体内时,大脑的思考、思维、意识、意念就会发出向心生物力,起到聚‘气’效果。当意识定位靶点定位于体外时,大脑的思考、思维、意识、意念就会发出离心生物力,起散‘气’的效果。

我们用眼睛看东西,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大脑也同样发出意识定位点。

气功中有很多直接发挥大脑意识定位的功法。

例如  气功中的内视,就是利用视神经的敏感性,把意识点定位于体内的练功方法。其

所起的作用是产生向心生物力,达到引‘气’内聚的效果。内视是大脑意识向内定位的练功方法,并是真的看到身体里面的什么东西。同样,内听、内闻,也是利用听觉神经和臭觉神经的敏感性,把意识点定位于体内的练功方法。

内视、内听、内闻,都是大脑意识向内定位的练功方法。

内视,气功学中也称“反观内照”是把视角焦点放于体内,眼睛朝体内看,观窥躯体的某个部位。是用假设的手法把意识点定位于体内的练功方法,并不是真正看到什么东西。

内听,是把听觉点放于体内,耳朵往体内听。把意识点定位于体内的练功方法,不用管是否能听到什么声音。

内闻,是把臭觉点放于体内,鼻子往体内闻。也把意识点定位于体内的练功方法,不用管是否能闻到什么气味。

内视、内听、内闻,都属于大脑意识功能的发挥。所产生的生物力属于静态向心生物力。

如果我们平时在思考思维时学会把意识定位点于大脑内;如果我们在看东西,听声音,闻气味时,也学会把意识定位点于大脑内,就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功能。

内视、内听、内闻在功能中很少单独使用,一般都是配合同步意识加强功效。

意识内忍调控功能

忍的作用
忍是人的通常意识行为,忍不但可产生向心生物力,而且有明确的意识定位方向,是补‘气’的窍门。如忍大便,忍小便每一个人都会多次经历过,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不用教不用学,无师自通。用意识假设的手法把这些敏感的意识机制转移到其他部位发挥,就是一种很好的练功方法。

忍头皮
模仿忍大便,忍小便的意识状态,前面忍一忍,后面忍一忍,左面忍一忍,右面忍一忍,上面忍一忍。空余时间练一练,不但有补‘气’健脑的效果,还可激活大脑皮层开发大脑皮层支持功能,为意识调控功能打基础。

痛的时候忍一忍每个人都习以为常,不予探究。但从生物力学,功能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忍痛可使大脑意识向该部位发出向心生物力,产生补‘气’治疗的效果。忍痛不但是人的意志和毅力的体现,更是人体发挥潜在免疫功自我治疗的体现。人的意志和毅力之所以能战胜顽症,其奥秘之一就是加强了生向心生物力的作用。

平时从外向内,忍一下你的胃,忍一下你的胃,忍一下你的肝,忍一下你的肾,忍一下你的脊柱,忍一下你的心脏,忍一下你的肺,忍一下丹田,忍一下肌肉劳累的地方,不但有保健效果,也是快速的练功法。

忍在功能发挥中有很好的功效。经训练后只要忍一下大脑皮层,便可马上产生聚‘气’效果;只要将大脑皮层的忍聚力往身体其它部位延伸,便可带动其它部位聚‘气’。是很好的快速聚‘气’法,而且运用十分方便灵活。

忍是人的美德;忍是意识功能的发辉;忍可抑制大脑皮层兴奋;忍可发出向心生物力;忍也是免疫力的发挥;忍耐是练功的先决条件。

实际上在意识调控功能中,用意识引‘气’内聚。往往就是忍的发挥。

忍是意识功能的发挥,其功效取决于所发出的向心生物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09:51 | 只看该作者

呼吸调控功能

训练意识调控功能时,初学者会因受到呼吸节律及呼吸引起的胸腹起伏的干扰,一时难以进入意识状态。传统的意识气功大多强调意守丹田,平时我们专注于某项工作或某种思考时,有时可能会忘记呼吸的存在。但一旦入静欲意守丹田时,就会发现呼吸节律对意识有很大的干扰,特别是呼吸引起的胸腹起伏的干扰难以进入丹田的意守或持续守。呼吸干扰是训练意识调控功能的一大难关,摆脱呼吸干扰也就是训练意识调控功能必须跨越的第一关。

如果配合呼吸节律输入同步意识,不但可避免呼吸对意识的干扰,还可起到利用呼吸节律诱导开发意识功能的效果。呼吸调控功能是直接意识调控功能的基本功之一,除动作诱导外,呼吸诱导也是训练开发意识功能有效途经。

呼吸调控功能就是利用呼吸节律输入同步意识,或用意识调节呼吸节律产生生产物力的保健或治疗功能。呼吸调控功能也是意识调控功能的基本功之一。

例如意呼吸就是利用意识对呼吸进行态跟踪或假设,其作用是产生动态生物力,起到行‘气’的效果。

训练呼吸调控功能时,首先要把呼吸节律放慢,呼吸要轻、细、长,以便意识的同步配合。

训练呼吸调控功能主要有意识顺呼吸,逆呼吸,意识转移,意识假设等多种训练方法。

顺呼吸是指意识顺着呼吸的气流方向跟踪运行。

逆呼吸是指意识与呼吸的气流方向相对运行。

意识转移是用意识将呼吸通道转移到其他部位,即可排除呼吸干扰,又可有效产生功能。

意识假设是用假设的手法,意想呼吸时气流不是从呼吸道进出,而是假设从其他练功部位进出的练功方法。亦是意识转移的深层训练。

意识跟踪呼吸训练


首先设定一个意想点进行呼吸跟踪,亦可把意想点假设为一团气。吸气时意想气团顺着呼吸气流从鼻孔进入胸腔,呼气时意想气团顺着呼吸气流从胸腔经鼻孔排出。

开头训练时如果意识一时跟不上,尽量将呼吸放轻放慢。特别是喉咙至鼻孔间有个意识转弯,呼吸节律更要放慢,使意识与呼吸节律达到同步协调。意识跟踪呼吸训练方法又叫顺呼吸法

意识延伸呼吸延伸训练

意识跟踪呼吸训练方法熟练后,就可进一步随着呼吸节律把意识往胸腹部或其他器官部位延伸。那个部位需要保健或治疗就假设把呼吸通道延伸到那个部位。

例如:肾保健或治疗,首先假设把呼吸通道从胸腔延伸到肾部位。然后吸气时意想气团从鼻孔进入经胸腔灌入肾部,呼气时意想气团从肾部经胸腔经从鼻孔排出。

以上两种方法,意想气团进出时所用的意识均衡,叫均衡呼吸调控法。均衡呼吸调控法其向心生物力和离心生物力均衡,起行‘气’保健作用,治疗效果还不够显著,但可防止功理性和病理性出偏。如果需要进一步步‘气’治疗,即要采用非均衡呼吸调控法。

非均衡呼吸调控法训练


非均衡呼吸调控法是均衡呼吸调控法的基础上进行意识调整。亦即吸气时尽量把节律加长,同时意识加重;呼气时尽量把节律缩短。呼同时尽量把意识放轻,甚至不用意识让气自然呼出。非均衡呼吸调控法的向心生物力大大超过离心生物力,可起到补‘气’治疗的效果。

有慢性炎症的部位,用非均衡呼吸调控法有可能会发生病态反应,出现病态反应是可采用均衡呼吸调控法排除。

脊柱呼吸调控功能训练


脊柱呼吸调控法是用假设的手法用,意识把呼吸通道转移到脊柱,意想脊柱为呼吸通道。然后配合呼吸节律,顺着气流方向,用意识在脊柱间起落运行。

训练

吸气时意想气团从颈椎进入,经脊柱往下行,从尾椎排出。呼气时意想气团从尾椎进入,经脊柱往上行,从颈椎排出。熟练后在将假设呼吸通道往上延伸至头部枕骨上侧,用同样的方法继续训练。

如欲加强脊柱呼吸调控法的保健功效,待均衡呼吸法后,再用非均衡呼吸调控法进行保健和治疗。

应用方法 首先选定一个最需要保健和治疗的部位,吸气时意想气团从枕骨上侧进入,经脊柱往下行灌至该部位,即减轻或停止运用意识。呼气时意想气团从尾椎进入,经脊柱往上行灌至该部位,即减轻或停止运用意识。也可吸气时意想气团直接从枕骨上侧往下灌,吸气时意想气团直接从尾椎往上灌。尽量做到意想气团只是灌入而不漏出,即可达到补‘气’保健和治疗的功效。

脊柱部位如果发生病态反应,同样可用均衡呼吸调控法排除或用减弱向心生物力加强离心生物力效果排除。

逆呼吸训练

呼气时意想气团顺着呼吸气流从鼻孔进入胸腔,吸气时意想气团顺着呼吸气流从胸腔经鼻孔排出。

逆呼吸训练方法与意识跟踪训练方法大同小异,只是实际运用时意识与呼吸气流对行,亦即意识运行方向与呼吸气流方向相反,因意识运行方向与呼吸气流方向相反不同步,难度稍大些。

逆呼吸和顺呼吸功能效果也基本相同。通过逆呼吸的训练可加强意识功能的发挥,对直接意识调控功能的发挥也有重要的作用。呼吸调控功能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呼吸节律诱导开发意识功能,对克服呼吸对意识的干扰也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应重在意识功能的发挥,不必拘泥于顺呼吸或逆呼吸。能对健康发生影响力的主要是意识发出的向心生物力和离心生物力,而不是顺呼吸或逆呼吸。

脑呼吸调控功能
(大脑皮层感应功三步功)

几乎任何意识功能的发挥都与大脑皮层有密切的联系。脑呼吸调控功能除了对大脑有保健功效外,主要目的还是在大脑皮层感应功三步功的基础上,配合呼吸节律运用意识直接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进一步为意识功能打好基础。

脑呼吸调控功能训练方法

上下区训练
假设喉咙至头顶连接线为呼吸通道。吸气时意想气团从头顶进入,经意想通道下行至喉咙。呼气时意想气团从喉咙经意想通道向上行,从头顶排出。

前后区训练


假设前额中心至枕骨连接线为呼吸通道。吸气时意想气团从前额中心进入,经意想通道至枕骨排出。呼气时意想气团从枕骨进入,经意想通道至前额中心排出。

左右区训练

假设两耳朵上方连接线为呼吸通道。吸气时意想气团从左边进入,经意想通道从右边排出。呼气时意想气团从右边进入,经意想通道从左边排出。

假设以上训练的是正呼吸法。在正呼吸法熟练后,还要进行反呼吸法训练。使意识功能更加成熟。

方法是

上下区训练
假设喉咙至头顶连接线为呼吸通道。吸气时意想气团从喉咙经意想通道向上行,从头顶排出。呼气时意想气团从头顶进入,经意想通道下行至喉咙。

前后区训练


假设前额中心至枕骨连接线为呼吸通道。吸气时意想气团从枕骨进入,经意想通道至前额中心排出。呼气时意想气团从前额中心进入,经意想通道至枕骨排出。

左右区训练

假设两耳朵上方连接线为呼吸通道。吸气时意想气团从右边进入,经意想通道从左边排出。呼气时意想气团从左边进入,经意想通道从右边排出。

为了防止出偏,脑呼吸调控功能开头采用的亦生物力均衡法。为了加强功效在均衡法训练熟练后,还要再用非均衡法训练。

方法是

上下区训练

吸气时意想气团从头顶进入脑内。呼气时意想气团上行至脑内,不再排出。

前后区训练

吸气时意想气团从前面进入脑内,不再排出。呼气时意想气团从后面进入脑内,不再排出。

左右区训练

吸气时意想气团从左面进入,不再排出。呼气时意想气团从右边进入脑内,不再排出。

熟练后再用反呼吸法进行训练。

总之非均衡法是训练呼也向内补‘气’,吸也向内补‘气’,让‘气’只能进不能出。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训练大脑的聚‘气’功能。大脑是感应中枢,大脑的聚‘气’功能熟练后,便可带动身体部位的功能,不管向任何部位补‘气’只要梢加训练就行了。

说明 脑呼吸调控功能亦应从小到大逐步扩大意识范围,从小小的意想点逐步扩大到较大的意想面,从小小的意想通道逐步扩大到较大的意想通道。最好能练到气团能从整面进出,气团能在脑内全通道运行。这样就可奠了坚实的意识功能基础,也具备了开发外气技能的基础。

脑呼吸调控功能对大脑有保健功效。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训练大脑意识运动,开发意识功能,开发大脑皮层支持功能。主要大脑能形成意识运行(也就是发出动态意识),便可发出支持功能,要使意识在身体其他相应的支持线路运行就很容易了。在功能中,意识运行属于很重要的技能,‘气’的运行就是靠意识运行带动。意识运行也是排除病态反应的基础功。气功中的偏差大多是‘气’屯积于滞渍症部位,冲击滞渍病灶而引起的病态反应。运用动态意识即可轻易地屯积的积‘气’导引散开。传统气功容易引起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未重视动态意识的作用,忽视了动态意识训练。

本人在生物力自我保健和治疗实用技能的基本功训练中,强调动态意识的训练,一方面是打好意识功能的基础,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预防和及时排除不良反应。呼吸调控功能中的意识训练也基本上属于动态意识训练。当然有现场技术辅练功治病的例外。

在此脑呼吸调控功能训练中,训练意识从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运行,实质就是在大脑皮层感应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大脑皮层前后、左右、上下六区的感应功能。有了三个方向运行的大脑功能支持基础,要使‘气’身体其他相应的线路运行就很容易了。

传统的小周天运行的支持功能由大脑皮层前、后、上、下四区的中间连线环发出。只要训练意识能在这些支持部位环行,周天运行自然水到渠成。

实际上要充分发挥意识功能的效果,光有三个方向的既定线路运行技能还远远不够,最好能练到意识在大脑内能多方向运行,如直线运行,曲线运行,环型运行,任意运行。所以在训练时对具体线路不必太过苛求,重在意识的发挥,基本方向对就行了。

同样,大脑的聚‘气’功能熟练后,便可带动身体部位的补‘气’功能。

呼吸调控功能是利用呼吸节律输入意识,其目主要的是避免呼吸对意识的干扰,另一个作用就是利用顺呼吸的微小的效应生物力诱导同步意识的发挥。其产生功能的功效在于意识的作用,而不是呼吸本身。所以还要在顺呼吸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逆呼吸训练,对于横向运行意识还要进行正反呼吸调控训练。从而逐步摆脱呼吸的干扰,进入纯意识功能阶段。

摆脱呼吸对意识的干扰,使意识功能熟练发挥是呼吸调控功能训练的最终目标。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发表于 2011-5-22 14: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9:11 | 只看该作者

直接意识调控功能

直接意识调控功能是直接运用意识来保健或治疗的技能。直接意识调控功能无需任何辅助条件,只要技术熟练可随时随地随意的发挥运用。在各种调控功能中,是直接意识调控功能是最方便灵活的功能,并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直接意识调控功能的发挥,基本上是大脑皮层先由对收到意识指令发生感应,再由大脑皮层发出支持功能,或发出同步协助,才能到具体部位实施。要熟练掌握直接意识调控功能的技能,首先要训练大脑皮层对意识指令的感应活力,只有大脑皮层有效地发出支持功能或发出同步协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严格来说直接意识调控功能的训练就是激活大脑皮层感应活力的训练。

直接意识调控功能也包括能被意识直接控制的呼吸调控功能,眼耳鼻的调控功能,以及其他能被意识直接控制的器官的调控功能。下面分别对,呼吸调控功能,眼鼻耳调控功能,大脑皮层调控功能,局部调控功能,意识内忍调控功能作介绍。

原则上直接意识调控功能对动作和姿势即无要求,重在意识效果。可采用坐、站,卧等任何自然姿势,只要不影响意识力的发挥都可以。但对于初学者,训练时还需讲究并保持一定的姿势,保持大脑皮层和身体局部的信息联系畅通不受干扰,有利于意识的发挥。

凡直接意识调控功能训练前都要做功前准备,排除一切对意识有干扰的信息,使意识尽快进入状态。如身心放松,排除杂念,心平气和,将呼吸放慢,放细,放长等等。

传统气功的意识功大多对收功很讲究,目的是为了防止出偏。在生物力保健和治疗实用技能中,首先用生物力均衡法激活大脑皮层感应功能,呼吸调控功能中也是从生物力均衡法入手,有效防止了功理性出偏,也为排除病态反应打好技术基础,提前为防偏排偏提前做好准备。

每一种功法都有明确的功效及目的,排偏需要有针对性的技术,采用的是行‘气’散‘气’手法。而练功保健和治疗基本以聚‘气’为主。如果将防偏排偏与保健和治疗混合在一起,就会使目标不明确大大降底功效,而且显得拖泥带水。将各种功法整理分类就是为了突显功效,防止拖泥带水。实际上单凭收功的几个动作也解决不了出偏的问题。

另外,本人设计的功法基本上是灵活性的既可整套练习,也可有选择地选用自己最需要的部分练习。所以在具体训练中不再提出收功要求,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时间安排,随练随收。万一发生病理性反应,可用有针对性的排除病态反应小功法排除,对于严重的病态反应自己无法排除的,即要请求技术辅助排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5:59 | 只看该作者



客观心理效应调控功能


客观心理效应调控功能是指融入某种环境氛围中,使神经网络发生感应而被动产生的功能;或受到他人的心理暗示使神经网络发生感应而被动产生的功能。

因客观心理效应调控功能属于被动功能,在同样的环境氛围中不同意识形态的人所发生的感应也不同。

例如:信徒们走进庄严的庙堂时,面对眼前庄严而神圣的佛像,虔诚而恭敬的心态会使大脑皮层控制神经网络自动产生向心生物力,起到自动降低能位提高生物位产生聚‘气’的效果。但如果非信徒们处身于此场合,没有如此明显的虔诚心态甚至没有虔诚心态,即难以产生聚‘气’的被动功能。

奴才或下属,站在主人或上司面前恭恭敬敬地聆听主人或上司的教诲,可起到降低能位提高生物位的效果。此种产生被动功能的前提是前者对后者的敬畏与尊重。如果没有敬畏与尊重的心态,甚至有鄙视,厌恶,怨恨的心态,产生被动功能的效果可能相反。

患者接受气功师远程发功,如果患者完全相信气功师有如此技能,并有迫切的需求感,当气功师提示发功时,大脑皮层会在提示下发生感应,自动抑制,无需气功师真正发功而自动产生聚‘气’效果。如果患者对气功师没有信任感,甚至有抵制情绪,大脑皮层难以发生感应抑制,难以产生聚‘气’效果。

客观心理效应调控功能属于心理免疫学的研究课题,不属于练功范围,在此只作简单叙述。

主观心理感应调控功能


主观心理感应功能指运用自我虚构、想象、模拟的手法使自己有意识地融入自己假设或臆想的良性的意识氛围中,通过自我心理暗示效应发出向心生物力,引‘气’内聚,有益于健康的手法。其手法很多,下面作部分介绍练功者可跟据自己的背景参考选用。

借景意想功

大马蜂,蜂蜂拥,蜂拥出巢来势凶;

浑身上下响嗡嗡,蛰到那里那里痛;

静静呆着不敢动,不敢动时是练功;

躺在床上慢慢想,混身舒坦好轻松。

功理说明  本功法是通过借用马蜂攻击的意想,应使大脑皮层抑制产生向心生物力达到聚‘气’保健的效果。但如果对马蜂攻击有恐惧心理,反而使大脑皮层颤张,失控,感觉头变大,头皮发麻,涌动,效果即完全相反,起散‘气’作用,对健康起负面作用。所以人的意识,心态产生心理感应功能,不同的意识,心态产生不同心理感应功效。

其它主观心理感应调控功能

针刺法
当身体某局部发生功能性疾病时,如关节炎或肌肉疼痛,可设想一枚或多枚银针刺入该部位;并尽量设想该部位有明显的麻痹感,可起到局部聚‘气’的保健和治疗的功效。

火烤法   当身体某局部发生功能性疾病时,设想一团热辣辣的火对着该部位烘烤;并尽量设想该部位有明显的热辣辣的感觉,亦可起到局部聚‘气’的保健和治疗的功效。

捆绑法 设想全身被麻绳紧紧捆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可起到聚‘气’提高生物位的保健效果。

夹板法

设想身体某部被两块板紧紧夹住,被夹面可产生向心生物力起到聚‘气’提高生物位的保健效果。

日照法
设想自己躺在一块宁静的草地上,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全身暖烘烘的,可起到聚‘气’提高生物位的保健效果。

物压法  设想有某种物体压在身体某部位,被压部位可产生向心生物力起到聚‘气’提高生物位的保健效果。

收缩法  设想身体慢慢地收缩变小,可产生向心生物力起到聚‘气’提高生物位的保健效果。

水冲法

设想自己安静地躺在溪流中,全身被湍急的溪水不断地冲刷,感到无比的舒畅;可调节神经使身体放松,消除主观意识对神经的压力,促进人体生物力效应免疫功能的有效运转。如果大脑皮层能稍作抑制,可起到降低能位提高生物位的效果。

虔诚法  信徒们走进庄严的庙堂时,面对眼前庄严而神圣的佛像,虔诚而恭敬的心态会使大脑皮层控制神经网络自动产生向心生物力,自动降低能位提高生物位,产生聚‘气’的效果。信徒们设想自己处在神圣的庙宇里,虔诚的参拜神灵,可起到降低能位提高生物位的效果。

恭敬法  设想自己是他人的奴才或下属,站在主人或上司面前恭恭敬敬地聆听主人或上司的教诲,可起到降低能位提高生物位的效果。

发呆法

人一旦遇到不可抗拒的灾难或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棘手问提时;空余时什么也不想,静静地愣神发呆,设想自己全身麻木变小,可起提高生物位的保健效果。也是一种最有效的休息,能养精蓄锐,产生爆发力应付更艰难的挑战。

说明:提供以上功法的目的旨在帮助练功者从多角度诱导开发直接意识调控功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1:54 | 只看该作者

意识调控功能

人体在活动中,一切动作、行为、情绪、思维、意识、意念、刺激反应都离不开大脑意识。大脑每一个思考,每一个思维,每一个意识,每一个意念,都会发出生物力。

研究发现:人的意识集中于某一点时,就形成一个意识定位点,支配着生物力的行程和方向,这个意识定位点就是生物力定位靶点。这时大脑意识就会就会向生物力定位靶点发出生物力。

在功能学中的意识是指大脑控制大脑皮层和神经网络的思维活动。意识力是指大脑控制大脑皮层和神经网络的思维活动能力。意识调控功能就是指大脑控制大脑皮层和神经网络的思维活动功能。

大脑发出意识指令,大脑皮层的同步感应,功能实施部位的同步协调是意识调控功能的三个基本条件。意识调控功能是否有效发挥,大脑皮层对大脑意识指令的同步感应起关键作用。

当生物力定位靶点定位于体内时,大脑的思考、思维、意识、意念就会发出向心生物力,起聚‘气’的效果。当生物力定位靶点定位于体外时,大脑的思考、思维、意识、意念就会发出离心生物力,起散‘气’的效果。当生物力定位靶点处于移动状态时,起行‘气’效果。

无论当生物力定位靶点向内,向外或处于运动状态,如果只有一个定位点,即叫单点定位。如果只有一个定位面,即叫单面定位。

局部调控功能 当生物力定位只有一个点或只有一个小范围的局部面时,所产生的功能叫局部调控功能。

意识同步调控功能意识步调控功能 如果同时有多个生物力定位点或多个生物力定位面,其生物力对‘气’的支配效果相同,即同时向内,或同时向外时所产生的功能叫同步调控功能。

如果同时有多个生物力定位点或多个生物力定位面,其生物力方向不相同,即有的向内,有的向外,有的运行时产生的功能叫异步调控功能。异步调控功能属于外气治疗的功能。

在实际运用中,局部调控功能和同步调控功能都是采用向心生物设计,功效是补‘气’聚‘气’;属于自我保健或自我治疗的范围。

传统的意识功能以意守丹田为主,认为丹田是气机发动之处。本人探讨发现:一切功能都几乎都受大脑皮层控制,大脑皮层才是真正气机发动之处。所以在意调控功能中,不是沿用意守丹的传统方式,而是重点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

意识调控功能分三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是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第二阶段是发挥大脑皮层支持功能,亦即是训练感应链;第三阶段是直接发挥大脑皮层调控功能。如果熟练掌握直接发挥大脑皮层调控的技能,自我保健和治疗再也无需花太多的时间练功了,只要直接发挥大脑皮层调控功能就能取得良好的功效。因直接发挥大脑皮层调控功能的技能难度较大,将其纳入外气技能范围作为基础功训练。

几乎任何功能的发挥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同步感应才能有效发生功效。所以在生物力保健和治疗实用技能中,把大脑皮层感应功能作为重点基础功训练。大脑皮层感应功一步功运用动作效应生物力激活大脑皮层感应功能;二步功是运用动作效应生物力和同步意识诱导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三步功是配合呼吸节律进一步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四步功是直接用意识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有了大脑皮层感应功能的基础,要运用功能来保健和治病也就不难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21:58 | 只看该作者
静态动作兼意识调控功能
静态动作兼意识调控功能是通过静态动作与意识共同发挥的功法,功理是利用静态动作的效应生物力对靶定位,激发感应功能,再配合同步意识,达到动作生物力与意识力同步协调发挥的双重功效,又叫定位感应功能。
定位感应功能功效好,对病灶部位方位准确,针对性强,往往只需手指、脚趾或舌头的小小动作配合意识就能取得很好的功效,可采用坐卧站等任何自然姿势随时随意随地运用。并且可随意调整对靶部位,是简单、易学方便、灵活的处方性的小功法。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适应人群广。
只要了解生物力的原理,打好大脑感应功能的基础,根据需要随意地利用手指手掌,舌头,脚趾脚掌,肩,肘,膝,腰和四肢等器官的动作生物力作对靶定位,配合同步意识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手指和舌头在定位感应功能中的作用
手指的作用  手指的动作非常灵活,手指间的互相推、拉、及摁、扣、弯曲、伸直、握拳、合掌等各种动作都可发出生物力。在定位感应功中,大多采用手指的动作。
舌头的作用  舌头的动作也很灵活,舌头向上顶能引起大脑从下往上的感应。舌头向下顶能引起大脑从上往下的感应。向左顶能引起大脑从右往左的感应。向右顶能引起大脑从左往右的感应。舌头向后收缩能引起大脑从前往后的感应。用舌头的动作配合同步意识练功也很方便灵活,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定位感应功能有三个基本条件构成。一是动作定位;二是大脑皮层的同步感应支持;三是感应链形成。
动作定位的目的是,利用动作定位发出效应生物力,诱导并加强大脑皮层的感应功能。大脑皮层的同步感应即需大脑皮层有较灵敏的感应力。感应链形成需要被感应部位与大脑皮层支持功能同步协调。
在三个基本条件中,动作定位最简单,只要根据生物力的原理设置一个有效的定位动作就行了。大脑皮层的同步感应即需要训练开发大脑皮层的感应功能,使大脑皮层能有效发出支持功能。感应链形成即需在大脑皮层感应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大脑皮层与身体其他部位同步协调的相互感应。
动作定位有对点定位,对面定位,直接对大脑皮层定位三两种手法。
对点定位:对点定位是直接把某点设定为生物力靶点,发出动作效应生物力。诱导并加强意识的功效,辅助局部调控功能的发辉。对点定位感应功能的主要功效是对局部器官的保健和治疗,特别是对强攻病灶有很好的功效。
对面定位:对面定位是直接把某局部面设定为生物力靶面,发出动作效应生物力。诱导并加强意识的功效。有单面定位,双面定位,多面定位多种手法。作用是辅助意识功能的多方位和全方位发挥,发挥意识功能从多方位或全方位采‘气’的技能,达到快速聚‘气’的功效。
直接对大脑皮层定位:直接对大脑皮层定位是把大脑皮层设定为生物力靶面,发出动作效应生物力,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加强大脑皮层感应功能。使大脑皮层发出更强的支持功能,甚至对身体神经网络直接抑制产生功能。
对点定位和对面定位对局部采‘气’效果好。对大脑皮层定位有可加强双面采‘气’和多面采‘气’的功效。
在定位感应功能中大脑皮层的感应支持是先决条件。潜质较好的人大脑皮层的感应比较敏感,只要稍加训练便可发挥。大脑皮层的感应不够敏感的人,即需要经过强化训练才能发挥。
因定位感应功能需要意识功能基础才能有效发挥,所以把有关功法安排在意识调控功能后面。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21:57 | 只看该作者
混合调控功能

动态动作兼意识调控功能

生物力是功能治疗的动力,生物力来源于动作效应及意识活动。而意识活动所发出的生物力大大超过动作效应所产生的效应生物力,其治疗功效是动作效应生物力不能相比的,意识生物力是功能治疗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生物力。
意识来源于大脑活动。根据本人的多年探讨发现,意识生物力主要由大脑皮层区域活动发出。大脑对身体任何部位发出意识生物力,都受大脑皮层感应的影响。所以大脑皮层主宰着意识生物力的发挥,在功能治疗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要想发挥功能治疗的良好功效,首先要有大脑皮层高度的灵敏为前提,大脑皮层是否具备灵敏的感应活力,关系到功能治疗的成功与失败。训练大脑皮层高度的灵敏感应活力,是生物力保健和治疗中关键的基本功。
练功出偏或偏差是历来气功爱好者的一大难关,以前主要是技术问题没解决。本人经实际探索发现,大多数出偏实质是病态反应。但即使提供适当的技术指导,往往因练功者大脑皮层没有足够的感应力,很难运用功能自行解除。所以训练大脑皮层高度的灵敏感应活力,也是防偏排偏的基本功。
功例一   大脑皮层感应功二步功
为了方便练功者能更有效地快速地掌握基本技能,在本功法中从概念上将大脑皮层分为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区域依次训练。化难为简,并利用动作效应生物力诱导意识的发挥,达到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的效果。使初学者更易投入并较快地领会掌握。
本功法亦是针对某些多年头箍头胀而无法解除痛苦的患者设计,希望本功法能给他们带来福音。
为了防止出偏,本功法采用向心生物力和离心生物力均衡设。头箍头胀的朋友请认真阅读的功能治疗理论,灵活发挥,或在技术指导下灵活运用。

大脑皮层感应功一步功是单方面通过动作效应生物力,刺激大脑皮层的感应活动达到保健的功效。同时也起到诱导、刺激、间接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的效果。
大脑皮层感应功二步功即是通过动作效应产生动作效应生物力诱导,配合同步意识直接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初步奠定意识功能的基础。
大脑皮层感应功二步功训练
环境      安静无客观干扰。
姿势      自然站立,两脚平开约与肩宽。亦可自然坐着练,但头和躯体要离空,
心理状态  心情平静,精神集中,呼吸细、长、均匀。
第一步  前区训练  两放在胸前,左手掌心右照,手指向前,五指靠拢,保持不动;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轻轻抓住左手的食、中、无名、小指,以前后为方向有节律地一推一拉。推时,意想脑袋前面从外向内凹进。拉时,意想脑袋前面从内向外鼓出。动作要缓慢轻柔,最终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
功理
生物力状态: 推指,从前向内发出向心生物力。拉指,从内向前发出离心生物力,
对大脑功能的作用:  诱导开发大脑皮层前区的开合感应功能。
‘气’运行状态: 推指,从前向内聚‘气’。拉指,从内向前排‘气’。
第二步  后区训练  两手放在胸前,左手掌心左照,手指向内,五指靠拢,保持不动;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轻轻抓住左手的食、中、无名、小指,以前后为方向有节律地一推一拉。推时,意想脑袋后面从外向内凹进。拉时,意想脑袋后面从内向外鼓出。动作要缓慢轻柔,最终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
功理
生物力状态: 推指,从后向内发出向心生物力。拉指,从内向后发出离心生物力。
对大脑功能的作用: 诱导开发大脑皮层后区的开合感应功能。
‘气’运行状态:  推指,从后向内聚气;拉指,从内向后排气。
第三步  左区训练  两放在胸前,右手掌心内照,手指向左,五指靠拢,保持不动;左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轻轻抓住右手的食、中、无名、小指,以左右为方向有节律地一推一拉。推时,意想脑袋左面从外向内凹进。拉时,意想脑袋左面从内向外鼓出。动作要缓慢轻柔,最终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
功理
生物力状态:推指,从左向内发出向心生物力。拉指,从内向左发出离心生物力。
对大脑功能的作用:诱导开发大脑皮层左区的开合感应功能。
‘气’运行状态:推指,从左向内聚‘气’。拉指,从内向左排‘气’。
第四步:右区训练  两放在胸前,左手掌心内照,手指向右,五指靠拢,保持不动;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轻轻抓住左手的食、中、无名、小指,以左右为方向有节律地一推一拉。推时,意想脑袋右面从外向内凹进。拉时,意想脑袋右面从内向外鼓出。动作要缓慢轻柔,最终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
功理
生物力状态:推指,从右向内发出向心生物力。拉指,从内向右发出离心生物力。
对大脑功能的作用:诱导开发大脑皮层右区的开合感应功能。
‘气’运行状态:推指,从右向内聚‘气’。拉指,从内向右排‘气’。
第五步  上区训练  两放在胸前,左手掌心内照,手指向上,五指靠拢,保持不动;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轻轻抓住左手的食、中、无名、小指,以上下为方向有节律地一推一拉。推时,意想脑袋上面从外向内凹进。拉时,意想脑袋上面从内向外鼓出。动作要缓慢轻柔,最终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
功理
生物力状态:推指,从上向内发出向心生物力。拉指,从内向上发出生物力。
对大脑功能的作用:诱导开发大脑皮层上区的开合感应功能。
‘气’运行状态:推指,‘气’从上向下行。拉指,‘气’从内向上排出。
第六步  下区训练  两放在胸前,左手掌心左照,手指向下,五指靠拢,保持不动;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轻轻抓住左手的食、中、无名、小指,以上下为方向有节律地一推一拉。推时,意想脑袋下面从下向上凹进;拉时,意想脑袋下面从上向下鼓出。动作要缓慢轻柔,最终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
功理
生物力状态:推指,从下向头部发出生物力。拉指,从头部向下发出生物力。
对大脑功能的作用:诱导开发大脑皮层下区的开合感应功能。
‘气’运行状态:推指,从下向上行‘气’。拉指,从上向下行‘气’。
第七步  前后区同时训练  两放在胸前,左手掌心右照,手指向右,五指靠拢;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轻轻抓住左手的食、中、无名、小指,左右手同时用力以前后为方向有节律地一推一拉。推时,意想脑袋前后两面同时从外向内凹进。拉时,意想脑袋前后两面同时从内向外鼓出。动作要缓慢轻柔,最终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
功理
生物力状态:推指,从前后两方向同时向内发出向心生物力。拉指,从内向前后两方向同时发出离心生物力。
对大脑功能的作用:诱导开发大脑皮层前后两区的开合感应功能。
‘气’运行状态:推指,从前后两方向内聚‘气’。拉指,从内向前后两方排‘气’。
第八步  左右区同时训练  两放在胸前,左手掌心内照,手指向右,五指靠拢。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轻轻抓住左手的食、中、无名、小指,左右手同时用力以左右为方向有节律地一推一拉。推时,意想脑袋左右两面同时从外向内凹进。拉时,意想脑袋左右两面同时从内向外鼓出。动作要缓慢轻柔,最终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
功理
生物力状态:推指,从左右两方同时向内发出向心生物力。拉指,从内向左右两方同时发出离心生物力。
对大脑功能的作用:诱导开发大脑皮层左右区的开合感应功能。
‘气’运行状态:推指,从左右两方向内聚‘气’。拉指,从内向左右两方排‘气’。
第九步  上下区同时训练  两放在胸前,左手掌心内照,手指向下,五指靠拢;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轻轻抓住左手的食、中、无名、小指。左右手同时用力,以上下为方向有节律地一推一拉。推时,意想脑袋上下两面同时从外向内凹进。拉时,意想脑袋上下两面同时从内向外鼓出。动作要缓慢轻柔,最终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
功理
生物力状态:推指,从上下两方向同时向内头部发出向心生物力。拉指,从头部向上下两方向同时发出离心生物力。
对大脑功能的作用:诱导开发大脑皮层上下区的开合感应功能。
‘气’运行状态:推指,从上下两方向头部聚‘气’。拉指,‘气’从头部向上下两方散开。

说明:为了发挥本功的保健功效,每一步功都必须从推手开始,并且以推手收功;意想范围先从中间一点开始逐步扩展为整个面。根据生物力的原理意想脑袋鼓出和凹进实际就是‘气’的排出和聚入,为了使初学者容易进入功态故用之,也可直接意想为‘气’的排出和聚入。
功理:本功法根据生物力的原理,采用意识与动作生物力同步输入,通过动作生物力效应来诱导开发意识功能,使初学者容易进入功态,从而达到简单易学功效强的效果。本功法通过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可为以后进一步练其它生物力保健治疗功打好大脑皮层支持功能的基础。通过多方位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也为以后练功排除病态反应和不良应激创造基础技术条件。本功法也属外气技术的基础功之一,是训练外气技术必须跨越的一关。本功法采用向心生物力和离心生物力均衡设计,不会出偏。对头箍头胀等头部练功出偏症状有排偏作用,从而告别练功出偏时代。
功效:激发大脑皮层活力,激活人体生物力效应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开发意识功能,创造防偏排偏技术基础。对神经性头痛、失眠、大脑昏沉、头箍头胀等症状有效。
因本功法的目的旨在激活大脑皮层活力,开发意识功能,创造防偏排偏技术基础。因而本功法基本上采用生物力均衡设计,着重于排偏和防偏的基础技能训练,并非针对根治效果。所以对本功法照搬硬练,对于神经性头痛、失眠、大脑昏沉、头箍头胀等症状往往只能缓解而难以根治,如果要进一步发挥本功法的治疗效果,需在技术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更灵活发挥向心生物力和离心生物力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训练本功时,因意识功能一是难以充分发挥,开头可在意想面中间先设一个意想点,以后逐步扩大成为意想面。最好能达到该向头皮整面都有鼓起和凹入的涌动感觉。如果能达到该向头皮整面都有鼓起和凹入的涌动感觉,即有了很好的意识功能基础,也证实有很好的功能潜质。并而具有开发外气技能的潜质基础。

功例二


头上(百会)顶着满满一壶酒,两手(掌心向上)捧着满满两碗茶,设想两只牛虻叮在背上。随你站,随你走,不准淌,不能挠,不准倒。试一试,想一想,‘气’就涌进来。
牛虻是似蝇而稍大的昆虫,生活在田野杂草中,雄的吸收植物的汁液和花蜜,雌的吸食人和动物的血。最喜欢叮在牛身上吸血,叮人很痛。
功理  本功法是运用动作条件产生动作效应生物力,利用设想诱导产生间接意识生物力。通过客观辅助条件,动作效应,设想的多重组合产生从上向内和从后向内的双向向心生物力,达到从上向内和从后向内的聚‘气’的功效。
头上顶着满满一壶酒,两手捧着满满两碗茶属客观辅助条件,头上顶着满满一壶酒可使大脑皮层上区抑制产生由上向内的向心生物力,两手捧着满满两碗茶也是产生由上向下的向心生物力,对前面的效果起加强作用。设想两只牛虻叮在背是通过设想发挥意识力的作用,设想的效果是从后向内产生向心生物力。
本功法是采用意识与动作辅助条件产生向心生物力,达到聚‘气’效果。有提高生物位加强免疫力的功效。但对症针对性不够强,属于保健功。对失眠和护发效果较明显。
本功法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练功者认识辅助条件在功能中的作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气功人网 ( 苏ICP备12036507号-1扬网安备(32100302000104)

GMT+8, 2024-6-25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