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常称现在的“六字诀”为“六字气”、“六气诀”或谓“六字气诀”,突出了气的作用,而且在明代以前也没见有动作的配合,也没见有与经络相结合的。
“六字气诀”起源于春秋战国的以气养生法,例如老子说“天门启阖”,庄子说“吐故纳新”。后来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才提出:“以鼻纳气,以口吐气。。。。。。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四,皆出气也......愈病长生要术。”他还进一步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两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就是六字气诀治疗五脏疾病的早本,也是我国气功以气养生发展到了气功以气治病的历史性的飞跃,其意义十分重大。唐朝以后的医家、养生家还将“六字气诀”与“四季”“五行”等相结合。到了明代以后才出现了“六字气诀”与动作相结合,其中明代气功养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笺》的去病延年六字诀的总诀中指出:“非此,六气行不到于本经,以此导之,若引经耳,不可不知。”。这里面有两个“经”字就是指经络,说的是动作必须“导引行气”于本经,这也是“六字气诀”与经络结合的开始,是气功发展的又一次新的质的飞跃,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近代马礼堂、田漠岗两先生对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功不可没。不过,应当指出他们在“六字气诀”与经络结合上还不够完整,这就是我编著新的“六字气诀”的原由。
我是根据《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认识以及对《灵枢。终始》说:“必先通十二经脉所生病”的要求的理解和先辈们研究基础上编著了“六字气诀”的。这个“气诀”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古代论述的三阴、三阳经相结合。三阴经从足经胸走手,而三阳经是从手经头走足,左右相连,循环无端。所以,三阴经重在足的、阴经的井、原穴,而三阳经重在手的、阳经的井、原穴。这套功法不单有利于养生、延年益寿,而且还有很好的防治疾病的功效。
一、具体练法。以仰卧为例,意守全身放松。
1、经穴呼吸法:
(1)吸气时注意两手的合谷穴,呼气时注意中脘穴,同时呼以“四”字气诀。要求逐渐达到两手合谷穴有温暖感觉;
(2)吸气时注意两脚的隐白穴,呼气时注意关元穴,同时呼以“呼”字气诀。要求逐渐达到两脚的隐白穴有温暖感觉;
(3)吸气时注意两手的腕骨穴,呼气时注意中腕穴,同时呼以“呵”字气诀。要求逐渐达到两手腕骨穴有温暖感觉;
(4)吸气时注意两脚的太溪穴,呼气时注意关元穴,同时呼以“吹”字气诀。要求逐渐达到两脚太溪穴有温暖感觉;
(5)吸气时注意两手的阳池穴,呼气时注意中腕穴,同时呼以“唏”字气诀。要求逐渐达到两手的阳池穴有温暖感觉;
(6)吸气时注意两脚的大敦穴,呼气时注意关元穴,同时呼以“嘘”字气诀。要求逐渐达到两脚的大敦穴有温暖感觉。
2、经穴神守法;同时神守两合谷穴、两隐白穴、两腕骨穴、两太溪穴、两阳池穴和两大敦穴的顺序进行。神守时间从短到长逐步增加,初学此法者,可先从经穴神守法开始,此法简单而见效快。
二、收功:
1、收功前男神守关元穴,女神守神阙穴,以引气归元。时间先短后长;
2、起床,搓手、摩面、梳头、擦颈、摇头等,以防气滞留头部。
三、机理。按照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和“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治其过,则病瘳也。”的治疗机制,呼吸或神守肢节的经穴,必然有利于相应经脉的疏通和经气大周行,从而能达到脏腑机能的改善和防病治病、延年康寿的目的。
四、注意:
1、记起点和终点的经穴。在练功过程中要顺其自然,开始时,只要记住起点的经穴和终点的经穴,不需要顺经的意念导引;
2、吸气要足呼气留余。这是一套以吸气为主的功法,吸者补也。不管患者的病表现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其实质就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当你熟练以后,吸气要足,呼气时要留有余气,以防出现缺氧现象;
3、循序渐进忌心急,呼吸先从自然呼吸开始逐渐过渡到顺腹式呼吸方式,时间紧张的可以将“六字气诀”分成三组;即合谷、隐白穴;腕骨、太溪穴;阳池、大敦穴。根据自身病症今天先练相应的一组,明天再练别的。总之,要稳步地进行,切忌心急;
4、因人而异求平衡。做到整体基础上突出重点,比如中老年人、患“六腑”病及高血压者可以加强练足三阴经的井、原穴锻炼,以防“败脚”和疏通三阳经的经脉防血压升高;患“五脏”或低血压症者,可以加强手三阳经的合谷、腕骨、阳池穴的锻炼,以疏通“五脏”和有利于提升血压;左右上下经脉不平衡的要加强对受阻的经络的锻炼等等。总之,要因人、因时、因地的进行锻炼。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功法优劣的方法。
欢迎“六字诀”气功爱好者的评判!
说明:在体育总局要出台“六字诀”功法时,我也在这个网站上发表过“我的六字诀”功法,比较简单。现在重新整理后再次发表,望大家谅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