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心想事成”、“心智”、“心理”、“心疗”……本周光合作用书房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前十名里有7名和“心”有瓜葛。同时,在当当网“自我实现/励志”类的书籍近7日排行榜中,关注自我内心的书同样基本占满榜单。
在被划分入“灵修”、“心灵成长”的这些图书中,近来销售最火爆的,莫过于台湾前主播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说它们是心理书,倒不如说是一本带有宗教意义的心理反思,寻找自我过程的书。张德芬也因此自诩为“华语世界第一位身心灵小说家”。许多读者对书中诸如“担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样一些精句印象深刻。“她告诉我寻找真正本我的办法”,读者陆小姐在阅读这两本书后,认为张德芬让自己明白的,“是清除我自身层层的内在阻碍后,心所向往的东西,就会来到。想明白自己最重要啊!”
“身心灵”眼下已成为一种时尚。此类书籍的作者,有不少具备专业资格。比如同样受到读者亲徕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曾在美军日本冲绳基地为美军军官做心理医生,他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这本书,结果销量超过700万册。据厦门书店销售人员观察,其实单是该书书名也吸引了许多读者购买。
上榜时间较长的《一个人不要怕》作者则是香港著名心性治疗师、作家素黑。他主张的是勇敢地去面对存在的核心,静心、自爱、自疗等诸多实用的灵修方法也在书中体现。
读者周先生表示,“生命中有很多根本性困境,其实我们从小就缺少能深入沟通的人,而多数人也并不像西方人,有拜访心理医生的习惯,所以看书,也是在找答案,开解自己”。医师出身的作家毕淑敏也认为,人越来越关注内心的健康,希望深入地探索自己,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一位正在热读德国的艾克哈特·托利所写的《当下的力量》《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的读者更是感叹,“可能每个人都在思考但无法解决的人生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关于开悟,关于快乐悲喜的来由,关于超越思维的局限等等”。
新华书店富山门店的黄店长表示,近来关注心理问题的图书受到追捧,此类书成为人们自我治疗的最初级的工具。有两类读者热衷“灵修”类书,一些在面对生活工作上复杂问题时,由于无法很好的通过与他人沟通来解决,因此希望在书中寻求帮助;还有一些追求自身“高品质”的读者,则希望借由作者提供的方法获得心境高品质的提升。心灵空间心理咨询师林一芳认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更多的人希望从单调乏味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于是这类“灵修”书成了很多人的心灵出口。
【声音】
“灵修”书不是救命稻草
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以前想要在书里寻找这些答案,有人绷紧神经看有点高高在上的心理学著作,有人则以做心理测试题、星座之类“趣味心理学”放松。近来“通俗不俗”的“身心灵”书籍无疑让读者有了一条顺畅之路。
销量最好的几本书,比如《少有人走的路》、女性读者特别欢迎的《一辈子当公主:跟着心灵去旅行》,都以随笔、故事讲述的形式,读起来也就轻松惬意,没有读不懂的担忧。这类书籍虽然牵涉心理学方面的诸多内容,但文字叙述都通俗易懂。但也有读者认为,内心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前两年,大家《论语》不看,看的是于丹说论语,《三国》不读,但是读易中天《品三国》,希望短平快地获取,可是智慧不可以速成的”,来自厦门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尤同学认为,内心的成长,“灵修”课有没有长进,不可能完全通过阅读这些图书完成,“毕竟知道了和做到了是不同程度的,所以书热销不能说明大家的心理问题已经解决了”。
一位细心的老师读者更是指出,看看这些挤满了“找心”的图书排行榜,他要发出疑问,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先是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升学,之后又为工作忙碌,现在到了心里的压力大得不行,才想起解决问题。“最近的榜单看起来像是救命稻草啊,什么‘不要怕’、‘心想事成’、‘当公主’,串起来像加油口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