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论坛

 找回密码
 点此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论坛关闭注册的通知周天功养生法函授,祛疾健身
查看: 26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自闭症日”探访孩子自闭的心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7 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上海频道4月2日消息:今天,是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本报记者走近自闭症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发现大部分的磨难,其实降临在患儿的父母和亲人身上。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推动着社会各界日益关注自闭症患儿这个群体。  


    晓波,20岁,男  

    父亲萧先生:“漫长而艰辛的心灵跋涉”  

    萧先生清晰地记得,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他心中充满喜悦。那天,他们家双喜临门,他自己被大学本科自考班录取。可是不久,他就发现儿子和正常孩子不同:“一岁不会走路,两岁不会说话。”跑遍了上海所有医院,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他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绝望,那个时候,生活仿佛跌入了谷底。”  

    “不接受”,就像所有的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一样,他不相信被判了“极刑”,四处寻医问药,和命运做着抗争。几年下来,却发现自闭症没有特效药,唯一的方法就是终身干预、康复治疗。当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时,身为父亲,萧先生有过挣扎,一度想放弃。  

    萧先生在一家国企工作,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的本科生,他本有更好的前途,但是为了兼顾家庭,事业不得不为儿子让道,就怕工作挤占了陪伴儿子的时间。他的人生轨迹,整个家庭的命运,发生了转变,从绝望到抗争,从痛苦到平静,萧先生的心路历程漫长而艰辛,最终,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我的心情,完全被时间磨平了。”

    晓波已接受了9年制义务教育,现在卢湾区一所辅读学校读初职三年级。看到儿子学会生活自理,学会烹饪,一点一滴的细小进步都让父亲欣慰,“和许多家长比起来,我算幸运的了。”萧先生说,对儿子的特殊培养,让他珍惜日常生活中哪怕是最肤浅、甚至是不被过去所重视的体验。在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里,他都能找到其他家长无法体验的乐趣。  


    哲哲,19岁,女  

    父亲冯先生:“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冯先生坚信,生活是自闭症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残酷的生活,也教会了他学会享受快乐。  

    自闭症的男女比例约为10:1,冯先生的女儿哲哲就是其中少数的女孩子之一。19岁的哲哲站在记者面前很高大,却仍然像个害羞的小女孩。2个月的哲哲就表现很奇怪:再大的声音,她也跟没听见似的,表情很平静;她也不害怕鞭炮爆竹声,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大声啼哭……经过反复的检查,孩子确诊患有自闭症。  

    那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刚刚听说自闭症这个概念不久,不解和矛盾涌向这个家庭。冯先生和妻子离异后,和另一名自闭儿的母亲组成了新的家庭。家里有两个自闭症孩子,冯先生的体会也比别的家长更深刻。“在尝试过一些培训机构后,我觉得生活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被关在家里的自闭症孩子无处寻找乐趣,也无处宣泄感情。他们能做的,只是发脾气,或者自残。”在哲哲的成长过程中,冯先生多次把她带出家门,走上街头,并让她参加各种活动。“他们很特殊,不会和普通孩子一样自己寻找乐趣,我们做家长的,需要引导他们,让他们的生活也能丰富起来。”  

    看着在溜冰场里自由玩耍的哲哲,冯先生眼里充满欣慰。他努力为哲哲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自己也完成了人生观念和心态的调整过程。“因为孩子不可怜,痛苦的是家长,孩子的世界很快乐,可能我们调整一下心态,因为他们快乐,所以我们也要跟着快乐起来,那样感觉会好得多。”


    起起,9岁,男  

    母亲陈女士:“学着走入他们的世界”  

    陈女士是七色花自闭症儿童辅导中心的创办人之一,也是9岁的自闭症男孩起起的母亲。她画了张图,打了个比方,自闭症孩子犹如外星人,无意间闯入了地球,“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改变他们,而是慢慢了解他们的语言和文化,走入他们的世界。”  

    得知起起是自闭症患儿后,陈女士并没有绝望,相反,她坦然地承认现实,并积极地寻求可能的帮助和措施。为了走进起起的内心世界,陈女士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的自闭症研究成果和著作,并和其他自闭儿家庭和专业机构结成统一“战斗”联盟。去年,她和其他几名家长一起创办了一个辅导中心,她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孩子的训练问题,相互鼓励,相互扶助。目前中心已有18名自闭儿。  

    “家长更需要接受培训,自闭症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他们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陈女士说,由于很多自闭儿家长的心态不正确,比如排斥干预,或者尝试各种偏方,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不少放弃孩子的家长,让她非常心痛。如果父母能承认孩子的价值,不把孩子视为生活的累赘,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就不会觉得他们有多特殊了。  

    自闭症慢慢成为一个热点,陈女士很欣慰,但也很困惑,当孩子的9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他们的未来是什么?“政府应该有一个机构或者场所,来安置这些自闭症孩子,家长才能安心,才不会感到那么无助。”  


    【焦点关注】  

    全市647名自闭症患儿得到帮助  

    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各种各样的“怪癖”。美国电影《雨人》描述的是他们,台湾把他们唤作常人无法走近的“星星的孩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人,包括不少医生在内,对自闭症并不真正了解。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医学上,典型的自闭症必须符合“坎纳三联症”: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行为,一般在3岁之前发病。  

    据了解,自闭症已被列为儿童发展障碍中的第一障碍,80%的患者需要终身护理。目前本市有近4000名自闭症儿童,2007年,“对2000名7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被纳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具体救助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年龄在8周岁以下(不含8周岁)的自闭症儿童。疑似自闭症儿童监护人可到户籍所在街镇残联提出申请,到市精神卫生中心评估;确有康复需求的,每年可获3000元康复补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47名自闭症儿童受益。  


    【焦点故事】  

    参加冰上运动走出自闭世界  

    周二晚上,在新世界六楼的溜冰场里,6岁半的奇奇成为冰场上的“主角”。协调的转身,花哨的动作,引来其他孩子的羡慕眼光。受到奇奇的感染,其他23位自闭症孩子也战战兢兢走入冰场,迈开双腿……  

    绝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接触溜冰,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一个个表情都很专注,看不出和正常孩子有什么区别。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平衡性,出乎教练和家长的预料。溜冰场的毛老师说:“他们中没有一个摔跤的,身体控制非常出色。”并不是自闭症孩子天赋异禀,而是他们不知道害怕,“他们不害怕,就能控制平衡。”  

    滑得最好的奇奇,接触溜冰已经1年了。5岁时奇奇的家长采取了运动疗法,让他去练轮滑,后来又滑上了真冰。“孩子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和人接触,否则再多的训练,也没用。”奇奇的外婆说道,刚来的时候,奇奇老是抢人家东西,推人家,而现在他不会再作出“出格”行为,而是专注于冰场上的快乐。  

    孩子在运动中很享受,性格脾气有所改善。奇奇的表现,让毛老师萌发了向自闭症孩子开放溜冰场的想法。溜冰的一张门票是50元,教练辅导一次费用要150元,以往自闭症家庭想都不敢想的“高雅运动”,竟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成为了现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此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气功人网 ( 苏ICP备12036507号-1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304号

GMT+8, 2024-12-23 12: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