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论坛

 找回密码
 点此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论坛关闭注册的通知周天功养生法函授,祛疾健身
查看: 2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师:90后花季少年为爱决斗的背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9 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钱江晚报》报道,4月24日下午3点左右,两伙少年在杭州临平汽车南站附近的一个弄堂里斗殴,一个16岁的少年用西瓜刀将他的“情敌”——18岁的少年捅死,而他们的决斗只是为了争夺一个15岁的女孩子。据悉,两位少年过去根本不认识,是这个15岁的女孩儿使他们彼此醋意大发,直到警方在一个出租房内抓获凶手时,这个少年还表现出一脸不屑的样子,据了解,斗殴后他还坦然地给那个女孩子打去电话:“我把他给捅了,没人再敢跟我抢你了。”当警方问他为什么不计后果时,他说:“只要他提出要求,我当然要随时奉陪。”

  这种为一个女人而决斗的所谓骑士风气,连大作家普希金都为之送命的把戏,在被欧洲淘汰了上百年之后,居然在今天的两个中国少年之间重演了。

  这不禁使我想起自己上初中的时候,也有两伙男生因一个女孩子而大打出手,后果也是出了人命……后来上高中的时候,有两个男生因为做值日发生冲突,放学后,其中一个在校门口等着另一个,见到后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一刀,那个同学当场毙命。这事情闹得很大,由于******,那个杀人的同学劳教20年。

  当时的我们都不大,正象歌中所唱:“曾经是莽撞少年曾经度日如年……”。然而,有一个画面使我至今记忆犹新,就是那个少年犯的父母来到学校,在校长室那无奈的样子。父亲摇着头,不住地叹气,一旁的母亲早就浑身酥软地瘫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满面泪痕。那时,他们似乎什么都明白了,可什么都为时已晚。

  “都是被你打的!”母亲指着父亲大喊,“我说过不让你打儿子,你就是不听,拦也拦不住,”然后向身边的校长和老师哭诉:“你们不知道,孩子小的时候,他居然忍心把孩子绑起来用皮带抽,打得孩子浑身是伤,大冬天还把孩子吊在门外,不给孩子穿衣服,比黄世仁还狠呀,你们不知道……”母亲已经泣不成声。

  父亲只是在摇头,“真是的,没想到,还是没有扳过来,从小他就不听话,总给我惹祸,怎么打都打不过来,越打越拧,大了还有了自己的鬼主意,居然闯下这么大的祸!”

  “你还说?”母亲指着父亲,“你打孩子还有理了,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呀?你平时就知道忙你自己的事,扔下我们娘俩,”然后转向校领导,“他在铁路上工作,平时一出门就好几天不回家,我理解他,支持他,一个人全承担了,可他一回来,一见到儿子,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火,稍不如意就是一顿暴打,打完了再走,一走又是好几天,有时候孩子被打得无法上学,就在家里跟我说:‘妈妈,爸爸怎么总打我,是不是他根本就不喜欢我,不想要我了?’”母亲越说越伤心,周围的几个老师也都抹起了眼泪。

  年事渐长,但这个画面仍然印在我的脑海中,所以我一看到有的父亲打孩子,就特别受刺激。学习心理学之后,结合自己多年的咨询经验,越发敏感于家庭暴力。然而,面对根深蒂固的封建教条,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什么“不打不成器”、“棍门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打在你身上,疼在我心里”……它们就像个千年巨石,凭我一个人,甚至再加上成百上千个心理医生、教育专家们,都撬之不动。而且,每当我在写这种文章的时候,居然都会招致一些人的歧意,甚至在电视台做教育类节目的时候,有的主持人都会认为打骂孩子是对的。

  两个少年居然为一个15岁的女孩决斗,这似乎听起来有些戏剧性,但在我看来一点儿也不奇怪。这个才上初中的女孩子有那么大的能量吗?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居然可以让一群男生为之大打出手,甚至流血牺牲?

  曾在咨询中同样遇到过一个15岁,因早恋而辍学的女孩子。她的父母都有外遇:父亲先出轨,母亲为了抱负他也找了一个情人。他们二人貌合神离,却都心怀愤怒,于是把这股火发泄在女儿身上,毕竟,女儿让他们有了“共同语言”。

  女儿看到了这一切,知道只有自己表现不好,才能让家庭完整,父母才不分开,所以,他在自己设计的游戏中乐此不疲地玩着——早恋、离家出走、逃学、撒谎……,只要能让父母为她操心,她就成功地保全了家庭。尽管父母会先后打骂她,她都忍了,但之后她看到父母仍然不思悔改,便运用成本更高的手段,直到让自己患上抑郁症,准备自杀。由此,父母不得不抽出全部精力来顾全她,并找来心理医生协助调解,那时他们才知道:女儿的一切行为,原来都是家庭关系的写照。也才理解了什么叫“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是的,当这个女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时,就会在外界环境中寻找,早恋就是其中一项,在男孩子们的追逐和簇拥下,她暂时得到了满足,而在不知不觉中,她也在咀嚼着父母出轨的感觉——她也会让几个男孩子为她争风吃醋、打架斗殴,她会同样以不忠的行为挑起事端,以抱负男孩子的办法,宣泄她对父母出轨行为的愤怒。这就好比观众在看足球时,一旦中国队赢得了某场胜利,所有人都特别兴奋,因为我们的心里都有一股火,这股火是被八国联军在圆明园点燃的。

  父母也在为孩子点火,打骂的本身就是在为一个孩子埋下定时炸弹,虽然父母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的暴力行为申辩,可一切理由,在心理学上都是讲不通的。就像一位母亲为了爱孩子会逼着他多吃几口母奶,长大后再将一块块肉塞到孩子嘴里,当这个孩子得了肥胖症后,父母又开始责怪他,逼着他减肥,骂他懒惰或依赖、没出息等等,这个孩子吃了哑巴亏,只能把无名火埋在心里,只要外界条件允许,那个定时炸弹就会爆炸,所有的怒火都会一下子爆发出来。

  因此,决斗不是偶然的,为了值日而冲突也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因,决斗和杀人只不过是果。虽然在种因时,父母有一万个理由说自己的动机时好的,也无法为这个无法收拾的恶果负责。有多少父母,直到孩子出事了还在为自己的行为狡辩,他们早已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不良后果推卸在别人身上,只是为了维护自己那所谓的对与好,他们把面子看得重于一切。

  有一个少年,不仅拦路抢劫,街头斗殴,还玩弄女孩子,后来在接受心理治疗时,他才道出,父母早年离异,那时他还没有断奶,之后,他在父亲的皮带下成长,有时候父亲会毫无理由,只是想发泄,喝醉后便将他吊起来打,大冬天不让他穿衣服,有时候他会舔着自己的伤口在柴房里入眠。

  长到十几岁时,他已经是当地的小霸王,手下有十几号人,他们同样具有类似经历,不是父母离异,就是家庭暴力,要么就是父母出轨、把他们丢给老人(抛弃)……,就像《同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是的,他们渴望被关注,当父母给不到时,他们便从外界寻找,而被父母打骂的经历又让他们得出“亲近的关系要靠暴力围系”。因此,他们并不觉得抢劫有什么不妥,打架斗殴也是他们的生存方式——父母不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吗?不是“打是疼,骂是爱”吗?

  朋友家有一只藏獒,有一天主人用铁锹把打了它的屁股,过了一会儿,主人后悔了再来看它时,它已经把那根铁锹把咬得粉碎。

  这多象一些人,明明是父母(主人)打了他们,可他们一定不会找当事人算账,可即个愤怒还在,只能发泄在与之有关的人或物身上。或对同学,或对同事,或对爱人,或对领导,或对社会,或对自己的孩子……他们都成了那根铁锹把!

  孩子会用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对待自己——这是发展心理学上一个著名定论。然而,当我在某省办家庭教育讲座,谈到家庭暴力时,就连当地的教委领导、校长和大部分家长都摇头反对,只有那些穿着校服的孩子们,用企盼的目光看着台上的我,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出了他们的期望:多么希望父母能听进专家的话,回家手少一些皮肉之苦!

  孩子是老天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这是西方人的理论。

  孩子是用来传种接代、养儿防老的——这是中国人的理论。

  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他们都把孩子物化,西方人只是因为基督教和法制体系等原因,家庭暴力才没有形成社会风气,然而我们又靠什么遏制呢?有什么力量才足以对抗上千年的封建教条,拯救那些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孩子们,为社会少增添一些不安定因素呢?

  家长们,别再欺负孩子了!他们太弱小,没有力量,还要靠你们生活,为了能活下去,他们会承受你们所给予他们的一切,包括承受打骂和羞辱。如果你们真的希望孩子能成才,就请先放下屠刀,把孩子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于是,请先尊重他们,不要因为你们没有得到过尊重,就认为你们的孩子也无权得到它,每个人都有尊严,一个孩子同样有自尊心。如果破坏了它,就会在孩子心目中形成负面能量,然而,能量是无法消失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蒸发,它只不过会被埋在心底里,就像一座火山,只要条件适宜,那股岩浆就会喷出来,伤害自己及周围的人。

  而如果家长们自己有火,就请找当事人去发作,心理治疗中也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和方法协助你们释放,但绝对不要把这股怒火迁怒于下一代,要知道,怒火是会遗传的,如果不发泄到环境,就会发泄给自己,所以心理研究证明,80%以上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而难道我们活得还不够累吗?伤害自己,及自己的亲人,就能让我们活得开心吗?

  因此,别再重男轻女了,她本来就不是男孩;别再“恨铁不成钢”了,他本来就没有必要非成为你心中的那个钢不可;也别再以种种名义打骂弱小无力的孩子了,因为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最纯净的,他/她不会自我染污,婴儿只知道向父母学习,如果他/她成长中有问题,那肯定是家长的问题,如果你把责任推诿到孩子身上,那么只能造成一个后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学到的,就是推卸责任。那么,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谁又会真正喜欢它/她、重用他/她呢?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孟子那样的圣人,就请先让自己成为孟母;如果孩子没有教养,父亲请先觉察自己的过失。  


编辑点评:痛苦的孩子背后站着谁?

  也许你不会承认,但是你难以否认,在13岁到17岁这个年纪时候,人常会有忍不住想揍某人一顿的冲动,甚至还出现过违法的念头。但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去犯罪,因为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希望,于是我们克制了自己的犯罪欲望。毕竟人总是生活在选择之中,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人们都乐意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处在青春期时,男孩子喜欢打架,女孩子喜欢大声尖叫或穿奇装异服,这些行为原因是心理性的,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对于一个缺乏家庭关爱,遭受歧视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冷漠和在教育竞争中的失败使他们遭受到个人生活和应试教育上的双重失败,两者相加负面效应被加倍放大,往往易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这些痛苦的孩子背后站着失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这一切的一切,不得不令我们反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此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气功人网 ( 苏ICP备12036507号-1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304号

GMT+8, 2024-11-5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