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桩功治病健身的原理1-5 和 阳先生------ 2010-2-2
浑圆桩中站、扶、坐、卧的各种桩法,是在正确意识诱导下,外形内体进行的一种相对静止的锻炼。这实质上是外静内动、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的运动方式。其功能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站立不动,本身就是锻炼。人要站得住、站得稳,就需要人体中几百块骨骼肌组成的肌群保持相应的紧张状态,结果所消耗的能量(热能)大于打乒乓球、羽毛球时所消耗的能量。经测试,打乒乓球或羽毛球每小时消耗50卡路里热量,站立不动每小时消耗60卡路里热量。这就是说,打羽毛球或乒乓球与站立不动的运动量相当。但桩功形式下的运动不仅有能量消耗,而且有能量补充,且这种补充大大超过本身热能的消耗。这是锻炼有素的桩功爱好者站桩后精力充沛、不觉疲劳的原因。 人类站立的锻炼,古今中外皆有实例。人猿揖别的标志便是站立。人类要生活,站立是起码的条件。不能站立,就谈不上行动,就会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人到暮年,两条腿行动不便,所以需要增加一条拐杖为“腿”。《黄帝内经》曰:“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独是单独,立是站立,守神是思想集中,进行“内视”。可见古人对站立锻炼就十分重视。 (2)站立不动的训练,可充分发挥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人体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全身之所以能够协调工作,全在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像一台灵敏的计算机,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大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各种反应。由于人体各功能的活动需要充分发挥神经系统的作用,脑电波发出的生物电,原先只能在人体内发生作用,由于练习桩功的结果,脑电波的功能提高了,它可发往体外,电生磁、磁生电,在人体周围形成人体电磁场,于是,桩功锻炼者双手、双臂之间和手臂与身体之间、下肢之间、下肢与上肢之间表现出既排斥又吸引的人体电磁场作用。桩功训练有素者头部和身体周围之所以出现“光环”、“光圈”,就是这个缘故。生物物理学告诉我们,当人体中的原子、分子由于神经作用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状态时,就以光子的形式发放出来,形成光辐射,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灵光”、“光圈”和“光环”。桩功爱好者在练功中四肢和身体出现的麻、热、胀、暖流感及粗大感等,都是在意识诱导下,体内物质发生变化的反应。这种反应,即中医所说的元气充实。 (3)浑圆桩可调养人的精、气、神。所谓精,中医认为是生命运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的一生。精液旺盛,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身体抵抗力强;精液亏损,必然未老先衰,体弱多病。所谓气,中医认为是生命运动的动力。所谓神,中医认为是人的精神的外在表现,因而把“神”看得很重要,认为它是全身之主宰。精、气、神三者互为影响、互为因果。“神役气、气役精、聚精生气、聚气生神”,揭示了它们的内在联系。练功中或练功后头脑清醒、眼睛明亮、神清气爽、周身轻松愉快,正说明练功者的精、气、神得到了调养。 (4)可通经络、活气血。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有十二经脉,另有起纽带作用的“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如同12条河流,奇经八脉则像湖泊。十二经脉中气血运行的情况如何,全靠“湖泊”调节。经脉上气血活跃的部位叫穴位,如同运输线上的车站一般,在穴位上扎针,其所属干线上都能反映出来。疾病乃经脉气滞血瘀所致。气血障碍,经脉不畅通,除了外伤所致者须靠药物、针灸、理疗、手术治疗外,多种慢性疾病应通过自身的良性意识调节,来引导或推动气血运行,消滞化瘀。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练功一个阶段后会明显地感到患处出凉气、冷汗,气血运行于患处有冲撞感,甚至冲撞性疼痛,随后则觉得似有水珠从头皮下流到脸部,再向左右顺流到颈都、肩都,直到左右手指;另一流径自头顶“百会穴”经后颈,顺督脉下行“命门”直到“会阴”。桩功训练有素者可以任意导引气血在体内运行。 (5)练桩功可消除病人的忧虑,转移病人对本身疾病的注意力,使患者脱离病理心态,产生积极与疾病作斗争的健康心理活动。尤其是桩功的良性意识诱导,可使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改变消极的精神状态,稳定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都与人的内外环境能否平衡息息相关。据有关资料统计,人类疾病的50%~80%都是由于情绪不正常、大脑中枢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造成的。当人体这个自动控制的体系受到内外环境不良刺激时,自控失调,自我感觉及精神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疾病。桩功的良性意识诱导,可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使失控状态得以改善或扭转。 长期的桩功锻炼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影响人的世界观,使人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中那些原先不理解或看不惯的事物,逐步地理解并习惯起来,从而使自己的主观意识更符合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如易怒蛮横的个性会变得温柔知理,争强好胜者变得谦虚谨慎,暴饮暴食以及生活、工作、学习无计划的人,变得饮食有节,生活、工作、学习有规律。
浑圆桩功治病健身的原理6-10
和阳先生------ 2010-2-2
(6)桩功锻炼的过程是人的精神意识对人体物质产生积极作用的过程。物质产生精神,精神对物质又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桩功练习者都有这种感觉,局部的“麻、热、胀”反应随着练功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强烈,并由局部发展到整体。如有的肠胃病患者进食后腹部有撑、胀或疼痛感,当意识诱导肠胃蠕动约十五分钟后,上述症状可以消除。红外线热像图显示,凡意识到的身体部位的温度可高于其他部位2℃~3℃,而血流量可增加30%左右。通过测试表现,练功者可随意控制自己的血压高低及心跳的快慢。如李某在5分钟内第一次测试血压为16/10.7kPa(120/80毫米汞柱),第二次是21.3/13.3kPa(160/100毫米汞柱),第三次为14.7/10.1kPa (110/76毫米汞柱)。又如,我曾选择年龄、体质、高矮等大致相同的两位男青年进行对比试验,训练前两人手臂拍打的力量同是50公斤。4个月后,经意识诱导后的青年,手臂拍打力增至100公斤,未经训练者仍保持原拍打力。再如本人曾作体温测试,经内视一分钟后,体温由原先36.3℃上升到39℃,增加了2.7℃。这些均说明人们可通过自己的意识,去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的本身。 桩功锻炼怎样使精神对人体物质、意识对肌体存在起作用呢?这主要通过桩功的意识诱导来实现。 人体的神经细胞、各区域的职能神经组成了神经系统。练功者在有练功的意识之后,激发了神经系统,经过职能神经的支配,使身体处于练功状态,或站、或坐、或卧、或动、或静等。又如,当练功者想到手上“麻、热、胀”这种意识出现之后,手部或早或迟要出现“麻、热、胀”的反应。这种思想的过程就是意识诱导下职能神经发放生物电波信息的过程,生物电波发放的过程也是气血被支配的过程。 古人认为气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物质由气构成,各种事物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将这种观点引入医学领域,气即是构成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物质,可用气的“升降出入”变化来说明人的生命活动。现代科学把人体内的气分为氧气、二氧化碳等。中医学把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练功者把气分为“浑圆气”、“外气”。气既然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动力,离开了气,生命就要停止,所以,《难经•八难》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具体地说,气在人体中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作用。常言道: “气血畅通,百病不生,气滞血瘀,产生疾病。”练功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哪里有病,那里就有疼痛,有冲撞感、堵塞感或不适感,一旦气通了,上述症状即可消失。气通后,练功者也可以体察到暖流感、电麻感、热胀感、皮下蚁行感等等。 周身内气(有的叫真气)运行开以后,在身体的外部也可以感觉到。如肢体活动时有相吸、相排的反应,不但练功者有这种感觉,局外人能感觉到,用科学仪器同样可以测试到。人们称这种气为外气。这种外气,实质上包含有多种物质,如生物电、电磁波、微粒流、红外线、紫外线……这种反应出来的气,已经不是人们所说的氧气或二氧化碳了,而是经过生化过程以后而变成的精微物质。精、气、神谓之“三宝”,这种发放出来的外气是宝中之宝,它可以治病、健身、延年益寿,可以产生超常功能态和异常功能态,可以创造奇迹。 血液循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起着营养和滋补的作用。缺少了血液,人的生命也将停止。 许多疾病都由神经、气血失调所致。除药物等治疗手段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意识对神经的激发,神经对气血的支配打通渠道,达到平衡阴阳、消除疾病的目的。尽管各门各派的气功功法不同,武术的套路招式各异,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运用意识对神经、神经对气血的支配,达到整个机体的平衡统一。 要达到意识激发神经、神经支配气血这种境界,需要有一个过程。过程的长短主要视练功者对功理功法的认识、理解程度及悟性如何。认识深刻、理解正确、悟性好者,可以缩短这一过程,反之,则延长。其次,它取决于练功者的年龄和体质情况。青少年、身体健康者可以缩短这一过程,曾有年轻人在练功几个小时内即达到全身“麻、热、胀”感的实例。一次性练功时间的多少对这一过程的长短有直接的影响。一次性练功时间长,一天内练功累计时间多,可明显地缩短这一过程。练功时间的多少,表示一定的运动量,量变可引起质变,渐变可引起突变。再次,练功时能否做到“三静”,能否做到肌肉放松,也很重要。 意识对神经的激发、神经对气血的支配是先局部后整体,由部分到全部逐步发展的。前面所述的“麻、热、胀”先从手部起,再顺上肢往肩部、背部……直至全身,均产生“麻、热、胀”感。“麻、热、胀”及其行进的感觉,就是人们所说的真气运行。真气运行是在意识诱导下进行的,运意就是运气,运气就是运力。浑圆功的中级、高级功夫中的气血鼓荡、皮肤肌肉松胀,同样也是从局部开始,发展到一部、二部,直至达到多部联系整体。 意识激发神经、神经支配气血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弱、从弱到强循序渐进的。人们对“麻、热、胀”的认识也有个过程。有的人本来体会不到“麻、热、胀”感,当有了理论认识(意识),进行静式体认实践后,触觉神经有了感觉,才体会到了“麻、热、胀”的客观存在,并从局部反应逐步发展到全身。这种意识—实践—再意识—再实践,日积月累地重复,就是意识激发神经、神经支配气血的过程。没有这种反反复复的过程,就不会出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静中求动、静极必动的结果。最初,往往是意识激发不了神经,神经支配不了气血,这需要一个反复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上功”的过程。若心无诚意,不能持之以恒,绝对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医疗效果或求得桩功的高级功夫。练功者应明确自身处于各练功形态时意识的具体含义。具体地说,即应内视什么,假借什么,内视和假借应各占多大比重,什么情况下内视和假借应进行调节,内视和假借应怎样深入发展,练功者如不掌握这些原则,将是个盲目的实践者,且容易出现偏差。 练功者会反映出四种功能态,即正常功能态、反常功能态、超常功能态和异常功能态。处于正常功能态的人,如练功时的意识诱导不正确,可能转化成反常功能态(出现病症)。处于反常功能态的人经过正确意识的诱导和肌体锻炼,可以转化为正常功能态,再运用正确的意识诱导进行气血鼓荡(即“内练一口气”),外加练皮肤、肌肉松胀(“外练筋骨皮”)的适应性锻炼,可以产生“刀枪不入”、“汽车过身”、“手断金石”、“力举千斤”等超常功能态。以练内视为主、假借为辅,运用科学的意识诱导,可以出现异常功能态,如发放外气,以外气治病,以外气击人等。 意识、神经、气血是相互关联的。体弱多病的人必然气血双亏,需要养气“炼神“,慢慢培育元气。元气充实,身体必然健康。如运用科学的意识诱导进一步锻炼,就能逐渐达到超常功能态、异常功能态的水平。 桩功借助假借与内视的意识诱导使大脑中枢神经逐步达到统一性、稳定性和规律性的工作状态。人的大脑皮层各区域的脑电波本来是有规则的。由于种种内外原因,脑电波无规则了,即人们所说的“大脑功能紊乱”。桩功意识诱导的训练,可使大脑神经细胞的不规则排列调整为有序化,脑细胞发放的电波也有序化,从而提高大脑的功能。一般成人脑电波的波幅在50微伏左右,桩功训练可使其增大到150微伏~180微伏,接近于少年儿童的大脑电波水平。一般人60岁以后每天要死亡10万个机体细胞,而长期坚持桩功锻炼的老人,则大大减少了这个细胞死亡数,这是桩功锻炼可以“返老还童”的一个主要原因。 (7)静式运动的作用。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万事从一起,万物静中得。”静能松弛大脑的紧张状态,减轻心脏的负担。静和动是生命运动的两个方面。人们平时只注意动的一面,而忽视相对静止的一面。在桩功锻炼的全过程中要求“三静”:①环境安静。若练功地点很难达到环境安静的要求,练功者应主观努力从乱中求静,对不利因素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②思想安静。这对患神经功能失调的人尤难做到。有些人生性急躁,容易在练功时思想开小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其实,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着急上火。学习自我克制,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练功时力求心平气和,自然能逐步做到这一点;③形体安静。做医疗体育运动时,要求动作越简单越好,越不费脑筋越好。动作越复杂越难使形体安静,就越难取得成效。王芗斋先生说,“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万动不如一静,百练不如一站”,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要达到形体安静,练功时形体就不要乱动,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前后左右晃动,真正做到“立如松”。形体相对稳定,才能静静地体会身体内部的变化。形体不稳定,也必然会影响思想入静程度。常言道:“形静则神聚,聚神生气,气行血动,养气蓄精,周身无病。形动则神散,神散则耗气,损精而内亏。” (8)“静炼”对增强全身各器官、各系统功能的积极作用。由于需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许多人经常忙忙碌碌,静不下来,这直接影响了生命运动的正常规律。花草树木在一年四季中尚有它的生长发育、旺盛、衰老、休眠期,人类的生命运动同样也应有它的规律。该休息、恢复体力的时候,如果不休息,或者虽躺卧在床却胡思乱想,久而久之,会导致大脑中枢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导致疾病发生。 形体相对安静,是为了使形体得到较合理的休息,更好、更快地恢复精力和体力。王斌魁老师说:“桩功是休息中的锻炼,是锻炼中的休息。”这也是许多人把“静炼”作为祛病健身、修性养心之道的原因。 “静炼”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实践证明,人们与外部环境的接触越频繁,神经系统的功能越差;相反,神经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稳定的程度越好,其功能也就越正常。长期“静炼”的气功师,外气发放远、幅度大、穿透力强,说明其神经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好。人们的思想、精神经常保持相对清静、无负担,就能培养出元气,并积蓄起来。要做到元气不外泄,不无谓地消耗,形体必须相对稳定,以利于“精神内定”,避免染上疾病;在此基础上继续“静炼”下去,就可以出高深的功夫。古往今来,在武术方面造诣深厚的老师们无不是通过意识诱导下的“静炼”,使大脑中枢神经首先受到锻炼,使其呈稳定性、统一性、规律性的活动。如人称“神拳”的意拳老师李洛能,享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云琛,以及八卦掌宗师董海川和意拳宗师王芗斋,都是以“静炼”为基本功,而逐步练就出来的。什么叫做入静?怎样才能做到入静呢?首先要求形体相对静止;其次,排除杂念,意识诱导要统一;第三,应使神志处于清醒和睡眠的中间状态。观察统计表明,国外有70%的科学家是在自己处于这种中间状态时有所发现,得以解决学术上的问题的。 “静炼”可以进一步调整呼吸,进入气息绵绵、若有若无、若存若亡的状态。我国气功训练时的呼吸方法有数十种之多,如顺呼吸、逆呼吸、鼻呼吸、口呼吸、胸呼吸、调息、息调等等。这种种呼吸方法实质上属于“内视”的范畴。呼吸时有四种情况:一为风,二为气,三为息,四为喘。呼吸有声为风,无声为气,出入均匀为息,气出入不尽为喘。也就是说,练功中鼻呼吸有声音的为风相;呼吸虽无声音,但出入结滞者为喘相;呼吸出入不细不匀是气相;呼吸时不知不觉、姿势安稳者为息相。长期练功者如能达到呼吸舒服愉快时,即为我们所需要的息相。浑圆桩功不强调种种方法的呼吸,只采用人类本身的自然呼吸法(“气直养而无害”)。这种自然呼吸法能随着练功的深入慢慢地形成深、细、匀的腹式呼吸。它能帮助练功者入静并调节大脑中枢神经,使肌肉的收缩力量增强,肌肉与韧带变得更加强壮结实、更有耐力,提高神经系统与肌肉的灵敏度,并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9)肌肉放松的作用。处于紧张状态的思想、精神放松下来后,可减少神经系统和心脏的负担;肌肉放松使其本身能够得到休息,气血即畅通无阻。如果站立不动时有意识地放松肌肉,会自觉四肢瘀胀,其血流量可增加30%。经测试,当人们思维的时候,血液流向大脑,消化时趋向肠胃,意识到哪里,血液就趋向那里。肌肉放松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给参加活动的肌肉输送大量氧气。劳动时,只要肌肉紧张就疲劳得快,恢复得慢,流大汗、喘粗气;肌肉放松,则感到轻松、愉快,劳累后,疲劳能很快消除。肌肉放松能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完成最大的工作量。肌肉紧张使中枢神经和心脏负担加重,长期下去则功能失调,同时,由于肌肉气血中断或流动受到阻碍,人的体力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国内外的体育运动训练和竞技,都要求运动员肌肉放松。摔跤、武术运动,更是把肌肉能否放松作为竞技好坏的关键。从健身桩、技击桩、试力、发力到推手、散手的练习及实战,浑圆功都强调一个“松”字,不松下来,就显示不出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且易失去平衡。先天的特异功能和气功做功时也都强调肌肉放松。但是,松要松得适度,有适当的支撑力。不能稀松,像没有骨头的肉一样。 检验肌肉放松的标准有以下几点:站桩过程中身体感觉自然舒适、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麻、热、胀”的自我感觉好,自觉肌肉下塌,又如搓拧的麻绳回劲一般;站立中可以自摸臀部和小腿的肌肉是否已经放松,这两处放松则证明全身肌肉已经放松了,因为这两个部位的肌肉比较难于放松。 怎样才能做到肌肉放松呢?思想放松是一大关键。应重视桩功锻炼,把它作为每天的“必修课”。在练功时又要若无其事,权当休息,把动功作为游戏。其次是立意(内视),应先定神,后立意,慢慢地把双手抬起来。同时不要耸肩、动肩,摆好桩功姿势后,自我检查全身肌肉是否放松,如果没放松,可以多次默念“臂松、肩松、腰松、腿松”,直至放松;假借和内视不要太重,操之过急只会使肌肉紧张,应似笑非笑,有就有,没有不要强求,耐心地、静静地等待。只有当大脑中枢神经接受了愉快的、可笑的信号刺激时,主管颜面表情的笑肌才会松开,出现笑的表情。面部肌肉放松了,其他肌肉才能相继放松。练功过程中自觉肌肉紧张时,可以使身体微动一会儿,如左右转体、上下起落,也可以将双手轻轻放下,放松一会儿。平日运动、生活、工作、劳动时要轻松愉快,不要过分用力,不搞肌肉紧张的活动,养成肌肉放松的习惯。 (10)桩功强调人的内因作用,要求习练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思维的能力。换句话说,桩功实际上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它使练功者在不知不觉中消除疾病、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