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注册 登录
气功人论坛 返回首页

张正随意写写 http://bbs.qgren.com/?653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气功锻炼的本质并非自我催眠

热度 4已有 1436 次阅读2019-5-16 15:18

  在当前的气功认识领域,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即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气功的锻炼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催眠。持有这种看法的包括少部分的气功爱好者和反“伪气功”工作者们以及一些其它领域内的学者。
  “气功锻炼是自我催眠”这一理论早有肇萌,在早先,就有一些佛教的研究学者议论说佛教的禅定是一种自我催眠,但应者寥寥,且遭到另一些佛教学者的批驳。作为和佛教禅定有密切关系的气功锻炼,被一些人认为是自我催眠,本不足为奇。但此种说法经过反“伪气功”工作者们的推扬,取得相当大的市场。反伪气功者们在用催眠理论批判伪气功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用“集体催眠”的理论来解释一些“气功大师”的带功报告,用催眠的理论来解释“远程发功”,以及其它等等,从而消除了气功爱好者对“气功大师”的盲目崇拜。发现在气功的一些活动中,一般在气功师对气功学员的传授气功活动中,有催眠的成分在内,并批判之,是反伪气功者们的功绩。但反伪气功者们往往并不是气功的专家,很自然地,他们在解释气功的时候,顺手在“催眠”这两个字的前面加上“自我”两字,即认为气功的锻炼是自我催眠。在把气功解释成自我催眠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蛮横的,下的是断语,即并没有论证就如此断定。
  很显然,他们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所谓逻辑,虽然被含混地使用着,但要归根接底到形式逻辑,其基本原则是同一律(A等于A)和矛盾律(A不等于非A)。反伪气功者们一方面,用催眠的理论批判伪气功;另一方面又用催眠的理论解释气功,在他们的逻辑中,催眠等于“伪气功”,而另一方面,催眠又等于气功,这明显违反了形式逻辑。那么,违反了逻辑的反伪气功者们,回答不了气功和伪气功如何分界的问题,自然就隐晦得出一个结论:气功等于伪气功,从而可以消除。反伪气功者们也应付不了以下的质问,一个催眠师擅长将别人催眠,但他从未进行过一天的气功锻炼,按照反伪气功者的说法,他不会“自我催眠”,那这个催眠师算不算气功师呢?如若算,一个从未锻炼过一天气功的人,又怎么能算是气功师?如若不算,他能将别人导入到“气功态”(1)又怎能不算是气功师呢?
  我认为:在气功锻炼的体系之中,有相当部分的自我催眠成分在内,但其本质并非自我催眠。本文就催眠、自我催眠和气功锻炼作一番比较,并对为何产生“气功锻炼是自我催眠”的背景性作一简单探讨。
  催眠,英文名“hypnosis”,词源上系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改成,指的是类似于睡眠但又不等于睡眠的一种人体状态。催眠态由催眠师对个体进行心理暗示而来,催眠师以非常自然、不强迫地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后,个体从而不加批判地接受其指令,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从这个概念出发,催眠的实现总要存在着实施暗示方与接受暗示方这两个方面。在催眠活动中,实施暗示方是催眠师;接受暗示方是被催眠者。催眠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个体主动性反应减低。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后,虽然在意识层面并未进入睡眠,仍然保留一定的意识,但其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却大大降低,不主动表现任何活动,倾向于接受催眠师的暗示去表现活动。
  2,个体在催眠中的经验失忆。催眠的程度越深,被催眠者越无法回忆在催眠状态中的经验。或者催眠师经由暗示,让受试者在恢复清醒后忘记催眠中的一切经验感受。
  3,个体知觉扭曲、出现错觉或者幻觉。错觉是指当事人对周围刺激物或者问题的失实解释。如催眠师告诉被催眠者“2是个毫无意义的数字”,然后问“3减去1等于几?”,被催眠者回答“等于1”。幻觉是当事人“无中生有”或者“有中变无”的脱离现实的知觉经验,如有的可能看见前面站着一个人(其实没有)或者对存在的人或物视若无睹。
  石头等有物质而无生命,草木有生命而无情感,动物有情感但无自我意识,只有人有自我意识、有觉知。此“觉知”正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所在,也是“气功态”区别于“催眠态”的分界限。我在看着一棵树,我不但看着这棵树,我还“知道”我在看着这棵树,此个“知道”正是“觉知”。动物看着树,但它并不知道它当时的行为。处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并没有“觉知”,也就是说没有“清晰的在场意识”,此是意识的病态反应。而“气功态”是意识的正确反应,与催眠态在以上三个方面作一比较:
  1,个体主动性反应并没有减低。气功锻炼者在进入气功态后,意识进入不同于常态清醒状态的特殊状态,但其主动的反应性并没有减低。如,此气功锻炼者可以随时结束气功锻炼。因为觉知是贯穿整个气功锻炼过程之中。越到高级阶段,此觉知的意识越完整。
  2,个体在气功态中的经验并没有失去记忆。气功锻炼结束,气功锻炼者仍可以回忆起气功态中的经验。日常经验告诉我们,回忆以当时事件的觉知作为前提,如果当时事件发生,虽然在个体的意识中产生经验,但没有觉知,则无法回忆。常人无法回忆自己在儿童时候的经验,因为儿童的心理结构仍处在“动物”的一定阶段,与没有觉知的心理结构的原始人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是没有觉知的心理结构的,所以常人无法回忆自己儿童时候的经验。又,每个人夜晚睡觉总会出现大量的梦境,但在睡眠过程中,思维的过程没有觉知,所以醒来后无法回忆自己做过哪些梦。
  3 ,在气功态中,也有可能出现一些知觉扭曲现象。如觉得自己身体非常高大或者非常小等现象,但其只出现在较低级阶段,因为在较低级阶段,觉知尚未稳固。如果将觉知看作一定的心理结构,也就是说此心理结构还未完整,用中国古老的术语来说,即“神未全”。随着入静的加深,此种觉知意思的稳固,此种知觉扭曲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以上比较了三点,足以说明催眠态是意识的病态反应,而气功态是意识的正确状态。催眠之所以可能,乃在于人的心灵的一项重要功能——想象力——具有盲目的特性。想象力根据发生的事件在意识中组织起来,但组织的原则是不顾事实的因果联系,盲目的组织。如,某人在电梯中被抢劫,当时出现恐惧的症状,有可能此人日后发生了“电梯恐惧症”,即不再敢乘坐电梯,只要乘坐电梯,就出现恐惧的症状。此恐惧的反应与电梯本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但此人的想象力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想象力盲目的特性决定了其被意志力统率的特性,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成功解除了被催眠者的意志力,从而控制其想象力。
  我们来看看催眠师是如何催眠的,除一些准备工作外,如要求被催眠者的催眠感受性高,布置适合的环境,要求被催眠者有良好的情绪之外,重要的是催眠诱导过程。此催眠诱导过程与气功锻炼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此诱导过程一要求被催眠者放松,暗示受试者放松,眼睛疲倦,无法睁开,二要求被试者集中注意力,忘记一切,只集中于催眠者的暗示话语。气功的锻炼也要求气功锻炼者放松和集中于所注意的对象,二者何其相似,但恰恰有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区别,也是本质上的区别。气功锻炼是主体主动的实践过程,而催眠是一个被动的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将自己的意志力交与他人。被催眠者被反复催眠后,假设催眠师本身并无恶意,但也会发生“移情作用”,即被催眠者将自身的部分情绪转移到催眠者身上,即对催眠师发生依赖心理,或爱恋或崇拜或厌恶等等,这和气功中所说的“练气功不当而发生精神障碍”机理有类似之处。不同的是,练气功不当而发生精神障碍是主体被内在的人格、情结而控制,而催眠下是被外在的人格所控制。所以,在气功锻炼中,注意力要求集中的对象必须不带情感因素,否则必出偏差。我们注意到,在某些剑走偏锋的功法训练中,如要训练者观想一位美女(在吸收了西藏本波教教义的密宗能看到),但同时也会要求训练者观想美女脚下有一条恐怖的蛇,这样爱恋和恐惧相互抵消掉,达到平衡。
  反伪气功者们在“催眠”前面加上“自我”,认为气功锻炼是自我催眠。但如同上面所说,催眠造成的是意识的病态状态,气功锻炼难道就是自我催眠让自己进入意识的病态状态?从定义上看,就陷入了认识的严重混乱之中。
  如前所说,催眠需要有暗示方和被暗示方。如气功锻炼中,注意力所集中的对象如带有情感上的意义,且发生作用,可以认为此时此人的气功锻炼在进行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 因此,在催眠状态下,根据强化的原则,自己不断地强化积极性情感、良好的感觉以及正确的观念等,使其在意识和潜意识中印记、贮存和浓缩,在心理世界中占据优势,就可以对心身状态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但自我催眠方式在气功锻炼体系中是非主流方式,只处在一定的辅助补充地位。自我催眠一是运用语言的方式,另一则是运用心理图象的方式。但自我催眠在气功体系中并不常用,原因有二,一是语言的暗示力度不够大,效果不太显著,因为语言在人整个意识体系中处在最上层的地位,没有优先地位。其二,运用图象暗示,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集中注意力的对象在心理上的意义突出,主体越是强化此心理上的意义,那么,此“心理意义上的负面”反弹也越大。以下,举一个例子:有一些功派中有所谓的“采日精法”,即面对早晨的太阳假想有一股太阳的精华之气吸入人体,此锻炼者反复想象,即进行自我催眠,进行良好的想象来强化良好的感觉积极性的情感,但此强化越深入,此“负面情结”也越强,他在生活中经过一个垃圾堆的时候,闻到恶劣的气味,此“负面情结”就会让他产生联想,因为人是有思维的,他会想到此垃圾堆的恶劣之气不是到我身体里来了,从而造成生活的严重困饶。正常人经过垃圾堆不会有过多的想法,只不过快点经过而已。再如,某人容貌丑陋,因此他毫无自信。他就自我催眠假想自己有一个漂亮的脸蛋,从而获得自信。但练得越多,最后练习的结果恐怕是此人极度自恋与自卑,而不是自信。
  在气功锻炼体系中,通常所要集中注意力的对象不具有任何心理上的意义,如集中于呼吸,集中于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如小腹等。这些意识对象既不能激起主体良好的心理情感也引不起厌恶的情绪。
  气功在本质上表现为意志力与想象力的较量。想象力是人类一项重要心理功能,没有想象力,人类的认识无从谈起,也无法将对象统一在概念之下。如,我的面前有一张桌子,我眼睛看到的关于这张桌子的信息,这张桌子是有颜色的,是占有一定空间的;我用手去触摸这张桌子获得的信息,是有一定硬度的;我用耳朵听这张桌子获得的信息,是没有声音的;正是想象力将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桌子的感念,从而有了认识,进而对客观世界进行把握。想象力表现在主体内是在时间中进行想象,即想象是有先后次序的,是在时间中运行。我先感受到什么,然后感受到什么,此即时间性。我正是在时间中运用想象力将这些信息组织在一起,形成桌子的概念,并且,我是有觉知的,我在用眼睛看这张桌子,我是知道我用眼睛看这张桌子的,有觉知即意味着有记忆,否则的话,没有觉知即没有记忆,获得的信息随即被遗忘,想象力也无法组织信息。
  但如前所说,想象力是盲目的,此盲目的特性需要被意志力所统率。气功的锻炼要求集中注意力于一个事物,我先感受到的是这个事物,然后感受到的还是这个事物,此即将内在时间性归于一,从而控制想象力,让想象力功能暂时隐退,从而由想象力所引起的而对我们心理世界进而生理世界的任何歪曲、修改得到净化,并进而统率想象力,让生活中想象力的经验内容在我们心理世界中的沉淀、积聚符合人性。
  人类从猿人进化到人,是一次飞跃,在漫长的时间里合理的经验性得到沉淀,从而先于经验使人有了一套内在的心理结构。客观世界的感性对我的心理结构产生刺激,我之心理结构对之产生反应,因此有了意识内容。此种心理结构有一个先于经验的原则,即“节约原则”。如,我们可以在人们的语言世界中看到这个“节约原则”,10000这个电话号码,别人在询问我的时候,我会说是“一万号”,而不是说“一零零零”,正是由于这个“节约原则”贯穿其中。人的意识中的经验内容,在主体主动性的集中于一个事物下,此“节约原则”贯穿其中,从而杂多的经验内容而变为一,一再变为零。内在时间性归于零,主体的意识中不存有任何的经验事实,此零即为时间性的永恒,在永恒下的意志力也为自由意志。
  由此,我认为气功锻炼的本质是意志力战胜想象力。把气功锻炼认为是自我催眠,用经验的心理学来解释气功,在根本原理上是失败的,其遭到了绝大部分气功锻炼者和气功专家的抵制和反对,由此可见一斑。
  但我们也要看到其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性,早先,气功理论用中医学、道教、佛教的部分理论来解释,也是失败的。既不够精确、也导致一些不甚科学的内容搀杂其中,无法和现代科学体系接轨,是其致命的失败。中医学、道教、佛教理论产生于静止的农业社会,而在现今工业化的背静中,显得格格不入。
  一些学者认为气功的本质是调心,认为“气功是自我催眠”,用经验的心理学来解释,试图用心理学来作为气功的理论背景,将气功从中医、道教、佛教中解脱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是一次进步,因为生命有机体作为一个自组织的系统,每个部分互为因果,但作为形而上的心理比作为形而下的生理更加具有优先地位,但这些学者不能发现气功的本质背景,是失败。
  我认为:人先于经验而具有的心理结构将是本世纪的研究内容,而对于气功的研究将是研究此心理结构的一个突破口。20世纪,计算机工业、核能工业,高度发达的物理学构成了其科学背景。而在21世纪,也许是人体科学、脑科学、基因工程、心理学获得大踏步地前进,那么,人所特有的此种心理结构将是未来心理学研究的关键环节。

注释(1):实际上催眠师并不能导入到气功态,只能导入到催眠态。
 张正写于2006年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点此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气功人网 ( 苏ICP备12036507号-1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304号

GMT+8, 2024-11-23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