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26 09:18
|
只看该作者
三、意气合一,灵活用意
正确认识意和气的作用,以及正确运用意念,是气功修炼的核心问题。只有把这一问题弄清楚,才能把气功学好、练好,才能避免出现偏差。
意是指人的意识、自我识和藏识的总和。通常说的意念是指人的练功意识和自我识的结合,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思维活动、心理变化、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等。当意识停止活动,只有自我识存在时,这个意念就称为真意。练功的初级阶段,真意的出现是在不知不觉中,当你用意念守一,逐渐减轻意念时,突然间一愣,自觉非常舒适,只有守一的意念,这就是真意。但真意的守一不是用意念控制,而是自然达到的。当你在自觉非常舒适时,想一想到底何原因或出现其他念头后,这就有了意识的作用,不是真意了。对真意的保持,是气功用意的最佳状态,只有通过不断修炼,不断体会,才能灵活运用。排浊练神功心法口诀中的“守一适中,恍惚朦胧”,道破了练功的真谛。
气是指人身的真气和内气等,包括人的先天之气、呼吸之气和水谷化生之精气。气功修炼主要是以意为主导,以气为基础的锻炼。意气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意气合一,气意相随,才能产生气功效益。如果没有以气为基础,就没有内气的聚集、贮存、调动和贯通经络等效应;如果没有以意为主导,就不存在身心放松,精神内守、调息行气等锻炼方法。
正确和灵活地用意对气功修炼起到决定作用,对于练意,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分为有为派和无为派。无为派认为,练功不需要用意,甚至反对用意,即在练功过程中什么东西都不要想,只要求自然入静就行。有为派则相反,主张发挥意的作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将有为和无为统一起来,合理运用。《道德经》说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现将有为和无为的意念运用介绍如下:
(1)有为的用意:练功的初始阶段(特别是练静功),由于各种杂念较多,并且纷纷涌现,修炼者的心神未能静下来专一练功,这时就要发挥意的作用,以一念代万念,渐渐使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具体的方法有止观法、数息法、观想法、默念法等。用有为练功时,要做好“守一适中”,调节好意念。如果用意过重,容易产生头痛、头晕、心神烦躁、阳亢虚火等症状。意念运用的方法,在后面的功法中详细介绍。
(2)无为的用意:经过一段时间修炼后,练功者已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就不用依赖止观法、数息法等入静了,这时要顺其自然,无意牵挂,似有似无,保持练功的一个正念,“守一适中”,进入虚空境界。无为的用意进入虚空境界并不是没有意的昏睡或失控等弊端,而是不知不觉始终存在着真意的活动。如果产生昏睡或失控,这种意念过轻的练功,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古人称此为“堕入顽空”。
总之,“守一适中,恍惚朦胧”是有为与无为的高度统一,是练功过程中,既守一,又行气的重要保证。
在练功过程中,意念的活动归纳起来主要有初、中、高级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意念的控制能力较弱的阶段。初练功者,由于未经过锻炼,对意识的控制能力弱,杂念丛生或容易被外界干扰。其主要表现为前念刚灭,后念即生,念念不息,或者被外界的干扰所吸引。在这一阶段,可运用有为用意控制思维,提高自己对意念的控制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杂念会逐渐减少,对自己的意念控制能力就逐渐增强。
中级阶段: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经常出现真意的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后,杂念越来越少,意念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强,偶然受干扰(来自自身或外界),也能很快排除。此阶段经常出现“恍惚朦胧”的境界。
高级阶段:意念常定常养的阶段。经过长期修炼后,意念经常出现真意“守一”的境界。自然达到“一念不起,一灵独觉”,也就是对过去不思,对现在不想,对未来不虑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