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论坛

 找回密码
 点此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论坛关闭注册的通知周天功养生法函授,祛疾健身
查看: 1335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胃病的练功方法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6 2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qgren.com/bbs/viewthread.php?tid=323&highlight=%2B%C0%CF%CD%E7%CD%AF

胃病最为普遍,古今都一样,有很多人得了胃病。它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病症,胃是后天生化的根本,五味的营养全身,必须通过它的纳受和消化,才能发生作用,因而胃每天不能休息,又受五味的刺激,所以很难根治,容易复发。

关于胃的一切病症,例如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过少,消化不良,胃酸呃气,痞满胀闷,溃疡疼痛,饮食不思,食后呕吐,等等。除应当用药物治疗,注意饮食疗养之外,配合气功疗法,可以缩短疗程,而且能够根治。

采用气功治疗胃病,唐山气功疗养院和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在刘贵珍同志的努力和指导下,通过科学的证明和总结,疗效非常显著,为人所周知。因此,关于治疗胃病的气功疗法,我特为提出,介绍采用刘贵珍同志所指导的那一套完美方法。除此之外,介绍两种方法,以供同志们的参考和试用。

一、 叫化功:叫化功是动功的一种,系专门练肠胃的一种外功方法。道家的各宗
各派,都有叫化功这个练功法子。似不能归诸那一家,同时也不知道是谁人创造的方法,大家都会练。这个名字虽然取得非常庸俗,但,据前辈先生们告诉我,是有它通俗的含义的。在旧社会里,很多无依无靠的穷苦父老和儿童,因为被那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剥削无余,年老年少,又无劳动力,被迫流于乞丐群中,沿门叫化,所以名“叫化子”。他们在饥寒交迫中,为了抵抗饥饿和寒冷的侵袭,在经验累积之下,发明了这种方法,以专门锻炼肠胃祛病和抵抗寒气,是非常有效的功夫。

凡是练功,各种方法,在饱食或者饥饿的时候,照理论而言,是不能练功夫的,唯有叫化功这一个方法,在吃饱之后,如法练功,可以帮助消化。对于肠胃病患者,是有益无弊的;又在寒冷侵袭的时候。如法练功,可以祛寒。尤其是对于肠胃消化不良,蠕动迟缓,大便秘结,父胀胃满,慢性溃疡等症候,呃气吞酸,不知饥饿,饮食后疲倦思睡,肠胃痉挛吐泻等等,练这种动功有百利而无一弊。兹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
1.选择笔直的门板,或者光滑的墙壁。
2. 身放松,将头、背、臀、腿,全部笔直地贴着门板或墙壁,两脚跟则须距墙根约两拳远,两只脚则与双肩的宽度相等。
3. 两腿缓缓屈膝下蹲,上身仍旧贴着墙随着它缓慢下降,一直蹲到臀部,与脚跟小腿相接触为度,同时把双掌复在膝骨上,,中指把“犊鼻穴”轻轻地扣掐着,下蹲的同时,配合吐纳运气的“嗨”字诀,动作吐纳要一致。
4. 将腰背离开墙壁,同时脚跟生起,把全身体重集中在脚趾尖上,顺势向前方推去,把大腿前推,以平为度。这样则可使腰、臀、背腾空悬着,头部则把后脑支在墙壁上,但须注意,全身放松,不可用力。这时的胸、膈、腹部都相应地挺起来成一条直线,内里的肠胃,同时恰好受到适当的运动,在这动作当中,配合吐纳运气的“呬”字诀,动作与吐纳也要一致。
5. 照第四项操作,反回原来的蹲势,仍旧缓缓把脚跟落平,肩、背、腰、臀贴着墙壁,这还原的时候,配合“嗨”字诀。
6. 这样来回蹲下运动,其次数须以自己的支持能力而定,可以三五次,也可以十次八次,不愿练了则慢慢贴着墙壁站起来,功夫纯熟,可以用一种“背山经”的方法,用肩在墙上一背,同时双掌围拢胸前,向前一推,借劲立起来。
7. 吐纳运气的方法,是用的“逆呼吸”,采用“嗨”字诀,呼气外出,而把真气反而下降丹田,肚皮鼓大。用“呬”字诀吸气入内,反而把真气升上膻中,肚皮缩凹。
按:“嗨”字诀系吐纳发出的声音,张口平舌而呼气,发的是“喉音”。“呬”字诀则微
微张唇,扣齿而吸气,发的是“舌齿”音。

二、胃病梵音音符吐纳方法:凡是用梵音治疗脏腑的病症,它具备动功与静功的优点,而没有流弊,是动静两功结合的一种方法。旧说属于“小练形”的功夫。这种方法,有利无害,最适适宜自学的人采用。因此即对于胃溃疡而渗血不止的症状,也能收到定疼止血的作用。兹述其操作方法,条列如下:
① 坐的姿势:先平身站立,心平气和,全身放松,不可紧张。缓缓下蹲,好象
正在解大便似的,把臀部与小腿相接触为度。再把两手结连起来,用肘关节的内沿。圈套着两足膝部,同时把两掌交互靠拢,象作揖的拳头一样,而把两个大拇指并列看齐,轻轻抵住下巴的软凹之处,另外四个指拇捧成的拳头,则靠在下巴前面的“承浆穴”(在下唇凹处,生髭一撮的地方)。两眼垂帘,后颈微缩,把坐的姿势做好之后,随即开始念动练梵音的功夫。
② 梵音的练法:专练胃病的梵音,第一用的是“东”韵(d ng……),由口
舌发音变为四转的鼻音。第二用的是“懂”韵(d ng),迭用东韵的三四两音,也是由口舌发音而变为鼻音的。如下图。


念东音时吸气入内,音符向上翻,随即变成鼻音,顺韵变为柔音,微向下降,再转刚音向上,又转柔音降下。在刚柔互换的当中,刚音微微吸气,柔音微微呼气。念懂音时呼气外出,音符下降,随即变成鼻音,顺韵变做东音的第三第四两韵,重迭念二次,共为五韵,在刚柔互相的当中,也用刚吸柔呼的方法,进行吐纳。
在念梵音的同时,必须把念头集中,贯注在胃部,把音符的震动与胃部的影响结合在一起,念头跟着胃的一凸一凹,自然地相应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8-11-1 13: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9-3-13 09: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谢谢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9-4-15 20: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9-9-27 20: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0-6-15 14: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此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气功人网 ( 苏ICP备12036507号-1扬网安备(32100302000104)

GMT+8, 2024-6-16 13: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