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调控功能 丹田是气功中的术语,其位置在肚脐下一寸三分。丹道家总想在此部位炼出一颗仙丹来,所以气功古人称此部位为丹田。 传统的周天功是以意守丹田为主,认为丹田是气机发动之处。本人探讨发现:一切有效功能都必须大脑皮层的感应支持或同步协调,大脑皮层才是真正气机发动之处。所以在生物力保健和治疗中不是沿用意守丹的传统方式,而是重点开发大脑皮层感应功能。 丹田调控功是在大脑皮层感应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大脑皮层与丹田之间的感应链,最后实施到丹田的意识调控。 大脑皮层发出感应支持或同步协调,丹田发出同步感应,接受大脑皮层的感应支持是丹田调控功的两个基本条件。 丹田调控功的训练,就是训练丹田对大脑皮层的感应支持的同步响应和接受。丹田部位神经分部少,不够敏感,意识发挥难度大;而且处于下腹部,呼吸引起的腹部起伏又对意识造成很大的干扰,是最难意守的部位之一。所以练功前,要尽量用胸部扩张代替腹部起伏来减少腹部的起伏,减少丹田的起伏对意识的干扰。 因丹田部位神经分布少,不够敏感,意识发挥难度大;如果一时用意识难以有效起动,亦用前面介绍的辅助方发起动。丹田的意识起动方法与前面介绍的大脑皮层的意识起动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就是把起动部位由大脑皮层转移到丹田。 因丹田部位受呼吸干扰大,而且神经分布少,不够敏感,训练难度大。所以特选用丹田调控功的训练作为意识调控功能的突破口,帮助初学者掌握意识调控功能的技能。当然本人并不希望练习者企图在这个部位炼出一颗仙丹来。 丹田调控功能的训练方法 功前准备 首先选择支持中心点。 大脑皮层对身体某局部的感应支持方位不是完全固定的,会随着相互方位的变动而变动。大脑皮层起动身体某局部的功能现已发现有两种方式:一是支持点抑制带动被支持点同步抑制。二是支持部位对被支持部位直接调控。直接调控要技能非常熟练才能发挥,初学者所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 要产生有效支持有两个条件:一是支持点和被支持点保持合适的方位,二是大脑对支持点发出正确的指令方向。后者为决定条件。 在身体直立,眼睛正平视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对丹田的支持点在大脑皮层前区眉心下一公分的位置效果较好。因眉心部位比较敏感,可略俯首把支持中心点调整在眉心处。也可根据个人的具体因素,把支持中心点调整在最敏感的位置上。 调整支持点的方法:仰头向上,支持中心点即往下移。俯首向下,支持中心点即向上移。 其次是试行起动支持点的支持功能。如果不能起动,即要训练先支持点的支持功能。 下面以选择眉心为支持心点进行训练。 支持点训练方法
动作效应诱导。 两放在胸前,左手掌心右照,手指向右前,五指靠拢,左手不用力;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和母指相对,抓住左手的食、中、无名、小指。以眉心与两个风池穴中间点为方向轻轻用力推,同时意想眉心从外向内凹进。动作要缓慢轻柔,达到动作与意识协调同步。动作效应诱导起动成功后,即丢开诱导辅助条件,单独用意识意守。 支持点功能训练成功后即可进入丹田调控功能的训练。 进入训练 第一步、 排除杂念。可利用前面介绍的虔诚法、恭敬法调节心态。也可直接运用发呆法,呆呆的什么也不想,做好功前心理准备。 第二步
调节呼吸,转移排除呼吸干扰;首先用胸部扩张代替腹部起伏,尽量控制腹部的起伏。其次是用意想法把呼吸通道缩短,即意想呼吸通道很短,呼吸时最多只感到喉咙处有轻微的起落。同时把呼吸放轻、放细,减少呼吸对意识的干扰; 第三步、 起动支持点的支持功能。 选择眉心为支持心点,先意守眉心。意守方向:两风池穴中间点。 姿势:自然坐好,头微向前倾。 注意:支持中心点往上调,意守方向即往下移。 支持中心点意守成功后,再把意识重心转移到丹田,意守丹田。 因丹田部位神经分部少,不够敏感,如果一时难以起动,也可用上面提供的辅助法协助起动。 一、针刺法
设想一枚银针刺入丹田,并意想丹田有麻麻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感觉连续保留下来。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针刺法意守的范围较小,以点为主,功效也较小。针刺法意守成功后,即要逐步扩大意守范围,增强功效。扩大意守的范围可用二、三法来起动。 二、物压法
设想一团软绵绵的物体,如棉团或羽毛球,轻轻地压在丹田上,并意想丹田有麻酥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感觉连续保留。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三、火烤法
设想一团热辣辣的火对着丹田烘烤,并意想丹田及周围有麻热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该感觉连续保留。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用二三法逐步扩大意守范围的意守成功后,还要继续扩大意守范围,最好能扩大到整个小腹部。可采用日照法。 四、日照法 设想阳光照在整个小腹上,并意想小腹部产生暖烘烘的感觉,用意守的方法把该感觉连续保留下来。如果感觉消失,可重新设想起动,继续意守。最好能连续意守十多分钟以上。 运用设想条件起动训练成功后,即可进行直接意识起动训练。直接意识起动训练可用五六法。 五、收缩法 直接意想丹田从外向内收缩凹入。可从一点开始,逐步扩大意想面,以致整小腹部。此法是在大脑皮层感应功二步功的基础上,抛开辅助条件直观发挥意识作用。 六、内忍法 模仿忍大便,忍小便的状态把丹田从外往内忍,可从一点开始,逐步扩大以致整个小腹部。也可设想有一种力把丹田从外往内拉或从外往内推。 七、有条件的可用外气技术直接起动,用意守的方法把起动效果保留下来。如果感觉消失,可继续起动。 开头训练时应尽量保持固定的姿势,加强发挥感应链的作用。功能训练成熟后,意守身体某个部位时,即使姿势发生变化,大脑皮层也会自动调节支持点。到时姿势即不再重要,采用任何自然姿势都可发挥意识功能。 在意识局部调控功能中,即使意守某一个点,由于应向感应的作用,会逐步扩大成一个局部面。但单靠应向感应的作用,其功效还是有限的。应该发挥意识的作用逐步扩大意守的范围。 意守也是传统气功惯用的补‘气’手法。本人认为意守的生物力方向还不够明确,还需配合限定生物力方向条件。传统气功的意守丹田也属于局部调控功能的范畴,待丹田‘气’满后对其他步位进行自动治疗。待丹田‘气’满后对其他步位进行自动治疗的治疗手法,效果缓慢,而且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四肢的疾病,如关节痛、炎症等即很难起功效。 所以练功不要老是意守某个点或某个部位,而应发挥应向感应的作用由某个点开始,用意识逐步扩大应向面。由单面到双面,由双面到多面,由多面到全身。自我保健和治疗者最好能练到双面调控功能,由双面聚‘气’攻病灶效果更好更快。 上面介绍的是正向意守法,正向意守法的大脑皮层支持点在前区,正向意守法易守呼吸干扰,难度较大,如改为斜向意守可大大地减少呼吸干扰。斜向意守有竖斜向意守和横斜向意守等,横斜向意守的大脑皮层支持点在前区和左右区的交界线上。 丹田调控功能训练成功后,还要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部位进行训练。 丹田调控功能训练成功后,对感应链有了初步的实践认识。对其他部位进行训练依法模仿就行了。 传统气功认为百日筑基丹田“气”满即会沿任督二脉运行自转小周天,但本人探索发现,无论意守丹田或转小周天都要大脑皮层感应功能支持才能起效,丹田的支持功能区域在印堂上方,并随着姿势的改变而变动。而转小周天的支持区域在大脑皮层前、下、后上四区的中心线上,并且亦随姿势的变动而变动。 意守丹田所用的是静态意识,而转小周天用的是动态意识,两者毫无关联。其实转小周天是任督二脉的既定意识导引而运转的。 有关转小周天的方法以后在动态意识的功法中再介绍。 有关丹田发热的问题 意守丹田,不少气功师提到丹田有发热甚至滚烫的感觉,有的甚至说意守丹田不到五分钟就发热。以致很多初学者以为丹田发热是练功起效的必然过程,为自己练功时丹田不发热甚至发凉感到困惑。其实丹田是否发热与身体因素有关,与功效无关。 我在外气治疗中发现并多次证实,慢性炎症部位对外气的反应一般是:痛、热、跳、凉,的规律反应,治愈后对外气就基本上没有反应了。如果周期性出现痛的反应,即说明症状顽固;如果只出现热的反应,说明症状较轻;如果出现滚烫的反应即说明症状不算轻了。 热是慢性炎症的反应;如果丹田轻微发热,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很热或者滚烫即显示该部位有慢性炎症或潜伏慢性炎症了。 慢性炎症的功能治疗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攻坚阶段,也就是消除病态反应阶段。此阶段会有周期性的病态反应出现。反应越小,反应周期越短,症状越轻。反之即越重。消除病态反应的方法基本上是先大量补‘气’激发反应,立即排除;然后再激发,再排除。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反应基本消失。此阶段是向心生物力和离心生物力的灵活运用。 第二阶段是逐步恢复。此阶段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病态反应,但病灶部位还可能会有较明显的跳动和发凉的感觉。第二阶段是以补‘气’为主,重在发挥向心生物力的功效。 第三阶段是巩固治疗。第三阶段仍是以补‘气’为主,亦是着重发挥向心生物力的功效。 低生物位对外气的反应基本上是凉的感觉。如果某气功师说他一意守丹田很快就有滚烫的感觉,如果说的是真话,说明他的功能还控制不了自己的病态反应,功能有限;如果说的假话,即连一般的功能反应现象都不懂,技能亦有限。此类气功师的功能治疗的技术还不成熟。 丹田是否发热是身体因素的反映,与练功是否有效无关。练功者大可不必为丹田发热或发凉而困惑。开始练功时丹田有暖和微热的感觉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功暖和微热的感觉就可能消失。如果经过长期练功还有很热的感觉,就反而不正常了,说明功效不显著。 意守也是传统气功惯用的补‘气’手法。本人认为光是“意守”二字生物力方向还不够明确,还需配合限定生物力方向条件。传统气功的意守丹也属于局部调控功能的范畴,待丹田‘气’满后对其他步位进行自动治疗。待丹田‘气’满后对其他步位进行自动治疗的治疗手法,效果缓慢,而且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四肢的疾病,如关节痛、炎症等功效很缓慢。 丹田处在盆腔前面,人体很多重要器官都集中在盆腔里,如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肾脏等。丹田调控功能对这些系统器管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气’的最明显功效就是消炎止痛,所以丹田调控功能对妇科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丹田大致处于人体的中心点,意守丹田可使‘气’以丹田为中心,从周围向中心汇聚 有很好的保健效果,特别是对盆腔部位的器官更有直接的功效。但在功能的实际治疗中,不要依赖丹田‘气’满后对其他部位进行自动保健或治疗;而应该那个部位需要保健或治疗,就以那个部位作为生物力靶点,进行定位保健或治疗,效果更好。例如: 肠炎,胃炎,就选择肠胃的发炎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心肌衰弱,心跳过速,就选择心脏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肾虚尿频,就选择肾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关节炎,就选择该关节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腰痛,就选择该腰痛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肝脏、肺脏、心脏有毛病,就选择肝脏、肺脏、心脏部位进行定位治疗。 如果先用动作效应生物力来定位,再协调配合意识共同发挥,就是定位感应功。定位感应功能不但发挥作效应生物力和意识生物力的双重作用,还起互相诱导共同加强的更强功效。使1+1大于2,治疗效更好。 特别提示:所有局部调控功能完全采用向心生物力设计,其作用是补‘气’,对滞渍病灶会激发病态反应。如果出现病态反应,可采用排除病态反应的实用小功法排除再练。严重的或自己无法排除的病态反应,即要请求技术指导排除,或请求外气技术直接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