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具特色的动物冬眠
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
每当气候渐渐变冷,冬天的时候,许多动物就进入冬眠。所以,冬眠现象是动物生存斗争中对不良环境适应的一种方法。动物们非常厉害,在冬眠时,一冬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
那么,在整个冬天他们上哪儿去寻找食物呢?
原来,在冬眠以前,它们早就开始了冬眠的准备工作,那就是从夏季开始,便在自己的身体内部逐渐积累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等到冬眠期来临,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相当多了,于是就显得肥胖起来。所积累的这些营养物质,足够满足整个冬眠过程中身体的需要。
尽管在身体内积累大量营养物质,可是冬眠期长达三个多月之久,怎么够用呢?原来,动物在冬眠期间,伏在窝里不吃也不动,或者很少活动,呼吸次数减少,体温也降低,血液循环简慢,新陈代谢非常微弱,所消耗的营养物质也就相对减少了。所以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是足够了。冬眠过后的动物,身体显得非常瘦弱,醒来后要吃大量食物来补充营养,以便尽快恢复身体常态。
现在,我给大家举几个冬眠动物的典型例子吧!
比如:爱尔兰的一种蛇冬眠时,干脆跑到水里,冻成冰棍。蛇的体温会随外界气温的下降而下降,所以,常常几十条或上百条群集在一起冬眠,适应低温环境。再比如: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像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任人怎么摇它,拽它,都始终不会张开眼,更不要说走动了。把它摆在桌上,用针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悠悠而动,而且还要经过好长好长的时间。
动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蜗牛是用自身的黏液把壳密封起来。绝大多数的昆虫,在冬季到来时不是“成虫”或“幼虫”,而是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熊在冬眠时呼吸正常,有时还到外面溜达几天再回来。雌熊在冬眠中,让雪覆盖着身体。一旦醒来,它身旁就会躺着1一2只天真活泼的小熊,显然这是冬眠时生的熊宝宝。
动物们的东面不但方法不同, 动物冬眠的时间也长短不一。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东方旱獭和我国的刺猬,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苏联的黑貂每年却只有20天的冬眠。
动物的冬眠真是趣事多多!
冬眠
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冬眠,是变温动物避开食物匮乏的寒冷冬天的一个“法宝”。
你看,冬天一到,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食不动,它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钟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里,半个小时也死不了,可是当一只醒着的刺猬浸在水里2~3分钟后,就会被淹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
有人曾用蜜蜂进行试验,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另外,冬眠时,动物体温显著下降。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动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体温,更重要的是供给冬眠时体内的消耗。一般动物在冬眠前的体重,都比平时增加1~2倍,冬眠之后,体重就逐渐减轻。如冬眠163天的土拨鼠体重减轻35%;冬眠162天的蝙蝠体重可以减少33.5%。
动物在冬眠时,血细胞还会大大减少。平时,1立方毫米土拨鼠血液中,会有12180个白细胞,但冬眠时平均只有5950个,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尽管体内“卫士”──白细胞大大减少,但冬眠动物却从来没有发现生病的。
那么,为什么每年到一定的时候,动物就会进入冬眠呢?
为此,科学家进行过长期的探索。
夏天,科学家从人工条件下进行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活蹦乱跳的黄鼠静脉里,结果,它像被麻醉一样,很快进入昏睡的冬眠状态。
看来,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一种能诱发冬眠的物质。实验还表明,冬眠时间越长的动物,其血液诱发冬眠的作用越强烈。
那么,这种诱发冬眠物质是什么呢?
据研究,这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颗粒状物质,有时这种物质也会粘附到红细胞,因而使红细胞也有了诱发冬眠的作用。
奇怪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对外来物质总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动物例外。科学家抽出冬眠旱獭的血清,注射到黄鼠的血液中,黄鼠不但不产生排斥反应,反而呼呼入睡,进入冬眠了。
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又带来了新的信息,在动物的血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与冬眠物质相对抗的物质。这种物质在血液中达到一定量时,就使冬眠的动物苏醒过来。
这样看来,动物何时开始冬眠,不仅取决于诱发物质,而且也取决于诱发物质和抗诱发物质比例的变化。科学家判断冬眠的动物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制造”诱发物质。抗诱发物质可能是在进入冬眠后开始产生的,并且其产量是沿直线上升,直到春暖花开才逐渐减少。当抗诱发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足以控制诱发物质的时候,动物才能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至今,人们仍然未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探索还在进行,科学家认识到,研究动物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在航天与医学上有重大实用价值。
野生的仓鼠、老鼠、松鼠、黄鼠和熊应该说都冬眠,但不是和冷血动物一样的深眠。
鼠类是在地下挖好几米深的洞,在粮仓中贮藏好丰富的粮食,等大雪封山的时候,就躲在洞里,吃喝拉撒睡。睡的时间比活动的时间长,就是所谓的冬眠了。
山里人有挖鼠窝子的传统。即秋收完,入冬前的农闲时节,到山里挖松鼠(山里人叫“花狸棒子”)窝。
多的时候能挖出几十公斤的玉米粒。离榛子林近的地方还可以挖到榛子,那才是最令人惊喜的收获(一公斤榛子30多元)。玉米粒一般用来喂猪,人不敢吃,怕有毒。
熊类的冬眠也是贮存好大量的脂肪(熊掌部分)后,躲在树洞子里睡大觉。但不是绝对不出来活动。
所以我觉得仓鼠的冬眠不过是比夏天爱睡觉罢了,它们总得出来吃食、撒尿,活动活动。因为我们不可能给它提供纯粹的自然的环境,它也就无法真正冬眠。
冬眠的动物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3册第15课冬天)
许多动物都用冬眠的方法过冬,它们在秋天的时候就吃饱喝足,把身体养得胖胖的,冬天一到就钻进洞穴或土里睡觉,一直睡到春天来临。动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小刺猬蜷着睡,蝙蝠倒挂着睡,蛇喜欢集体冬眠。还有青蛙、乌龟、蜗牛、熊都需要冬眠。
小动物过冬
冬季里,刮北风,小动物,忙过冬。
羊儿换上厚皮袄,青蛙睡在泥洞里。
燕子回到南方去,鱼儿躲到水底层。
松鼠贮足粮食后,一头钻进大树洞。
摘自《四季知识乐园冬》
[ 本帖最后由 张斌峰 于 2008-9-9 12:3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