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论坛

 找回密码
 点此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论坛关闭注册的通知周天功养生法函授,祛疾健身
查看: 29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庭禅释疑(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3 1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十一)学生问:我对于只是持一个平等心,如何能对治心中所有的八万四千烦恼,仍有疑问?
  张讲师答:不论烦恼有多少种,但总是因为在黄庭的气血中起了分别知见而来,而所谓“平等心”即是在心头上不分别、不贪嗔而已,若能观照黄庭内的实相,不在黄庭气血起伏中起分别知见,则任心头的气机感受如何在奔驰变化,也丝毫不会感到罣碍的!就如达摩破相论里的这一段对答:‘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因此观照心头的实相,对修行来说,这真是一个守简御繁之道,不学这个要学什么呢!

  (二十二)学生问:你们的课程是以什么理论为基准?
  张讲师答:修行毕境是以心性为主轴的,因此本课程只以与生俱来的“本心本性”为基准,一切的观察都围绕在这个主轴上,暂不问身外其余。

  (二十三)学生问:内观是分分秒秒都要观察吗?是不是日常每一个感受的变化都得要看得清清楚楚才算数呢?这样不是很累吗?
  张讲师答: 内观并非这么无趣的事,但刚开始练习内观时,为了确知你是否受到气血或情绪的控制,因此练习时需要专注而细心的观察,然而觉知力提升后,不必如此费事的,只要情绪一起,立即觉知得到,贪妄一起立即觉知得到,这样就行了。好比我问你肚子饿了没,我问了你再觉知还来得急,这并不需要一整天都专注在观察自己饿了没才能回答,对不对呢?观照内在的发生也是一样,只要情识一起立即觉知得到就行了,不必分分秒秒费神观照的。

  (二十四)学生问:这样的观察就可以跳脱因果吗?
  张讲师答:真我佛性是由两个部份来组成:一个是佛的知见(清明的心),一个是佛的法身(纯净的气)。积在心中的业(知见),得由提起实相的智慧来了;积在气上的业(浊阴),得由剥阴取阳的工程来了。所以只了一个清静的本心,仍然不是真我的完整还原!这只解脱了一半,是小解脱罢了。古人说“修性了命”指的就是心的情识也要了,法身的浊阴也要了,才是真正的了脱因果生死的纠缠。对于这个究竟解脱之道有兴趣的人,必得进入“大学”的实修真义后,方能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大解脱”!

  (二十五)学生问:要怎么样才算是“观自在”?
  张讲师答:古人说“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意思是说,全身的气脉是否通畅,本性是否自在,只决定于心头一窍内的气机是否能畅然自在而已,因此古人所讲的自在,是针对黄庭一窍内的气机是否受到妄意的攀附而失去本真来论的。“自在”指的是黄庭中的任何发生,没有丝毫人力造作的破坏或扭曲,要仔细的观察到这一窍内的“气血也自在”,脑袋中的“起心动念”也自在,黄庭一窍内的气血与念头间毫无瓜葛,不相攀附,便叫“观得自在”了,亦是照见本性的显现了。

  (二十六)学生问:“观自在”是指内心受到外力时才内观吗?
  张讲师答:子思把内心未受到外力冲击时的实相观察叫做“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而把心境受到外力冲击时的实相观察则叫“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而后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可见这七情“发”与“未发”时的观察,对于修心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喜怒未发时,黄庭中自有一个波动在焉。能观察到这点,便更能了解在喜怒发了之后,黄庭中到底多出了什么差异,也更能掌握自己起心动念的微小变化,因此“未发”的观察实在是比“已发”更为重要,只是初学观察已发较易入手而已。

  (二十七)学生问:讲师在练习时常说“要往内,不要往外!”那么指的是内在的什么呢?
  张讲师答:最主要是指胸口中所泛出的气血,或感受。心情或情绪,或奇蒙子,则是一般人较为熟悉的名词。例如在凝视著一个人的眼睛时,心中自然会产生出一点点的尴尬心情,这心情便是内在的一种感受,而这感受是一丁点气血起伏来去所组成的。人们的情绪好恶就是攀附在这一丁点的气血感受中上演的。因此所谓往内,指的是胸口内正在发生微微变动的一丁点气血感受,仔细观察你的尴尬究竟是如何攀附在气血上发生的,并透过观察气血本无意义的实相,而去除内心上的罣碍。

  (二十八)学生问:解脱是指看起来一点都没有暴戾之气的人吗?难道这学问是要把一个人弄到一点情绪都没有吗!“放下、保持平和”把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放下了,那我的人生不就没有喜怒了吗?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张讲师答:一个已经由内在证得解脱的人,在喜怒未发之时当然看来没有一点暴戾之气,但喜怒已发之时,其喜与怒看来与常人不会有多大差别。只是觉者对于内在正在发生的气血早已彻底的“含容放下”,没有丝毫的抵抗,也不攀附一丁点的妄相,这点“拿起之时便已是放下之时”、“喜怒之时便已是寂灭之时”的真觉,并非常人在外表可察的。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圣人只说可以发,但要懂得这气血起伏要切中实相的节,岂谓不能发哉!还未能经历的事,不表示就不存在,佛陀所开示的寂灭真乐,岂欺我哉!试著学习在喜怒哀乐已发的当下,留一点注意力往内觉照气机起伏的实相,日久功纯,方知圣人不以妄语欺我也。

  (二十九)学生问:讲师在课堂上不断的要我们“放下、放下、不要与之罣碍!”但在现实的社会中,这么多的人事物要放下,谈何容易?什么都放下,这样生活会不会太没斗志可言?在社会上本该有一些作为才能生存,学了这门学问后不就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没了吗?
  张讲师答:这方法是教你放下攀附在心头一点气血上的无尽烦恼,而不是教你放下你的家人、你的事业、你的财产,也不是教你放下应有的努力、以及基本的应对,这方法教你用不执著的方式、不烦恼的方式、坦怀接受心头一点气机起伏的真相,去与原有的人事物作更得体的应对。这方法教你用不执著的方式,去打拼你的事业,而不是放著事业荒废。
  且一定要怀著罣碍的心情才能生存吗?古君子可不这么认为。内心充满著烦恼欲望去开创,与内心觉知著畅然无欲的生机去开创,同样是作为,您选那个呢?武王一怒而安天下,岂不能生存哉!禹为天下疏通九河,三过其门而不入,大丈夫岂毫作为哉!能无怨无悔尔!

  (三十)  学生问:烦恼和忧虑不要挂在心上,那么快乐和兴奋是否也不要挂在心上呢?喜悦不能存在吗?看到实相而没有攀附喜悦、快乐…果真如此,表情不都是一直僵僵的,没有笑容了!那人不是和机器人设定好程式没有两样?一个步骤、一个程式、一个结果…这样不是都太无情了吗?
  张讲师答:贪爱与烦恼都只发生在黄庭,解决贪嗔的烦恼必于黄庭练习放下始得奏效。然而心情有很多种,并非样样都有害于本性。修行首重的,是要将对于身心有害的负面情绪去除,而非将真情真性也去之而后快。
  五教心法是“能进能出”尔,能进能出则情正。是正情,非无情也;亦非不能藉情以养性。
  看到亮丽的阳光,绽开的花儿,心中不由的生起一种畅然,这是正情,这种畅然并不伤身害性,且可怡情养性,去享受这个畅然有何不可呢!然而能进能出一条龙,能进不能出便养成无尽的贪爱,成了一条贪爱的虫了!
  菜根谭:鸟惊心,花溅泪,怀此热心肠,如何领取冷风月;(此句便是指那些能入而不能出者)
  山写照,水传神,识吾真面目,方可摆脱幻乾坤!(此句方是正情正性,出入自如者也)
  烦恼是对心性有明显伤害的,是大家所能进不能出者,更是大家所急于去除的,这便是学员们来本中心学习禅修的目的。至于无害的正面情绪,何妨留著灿烂你的人生,等待他日觉知力更为提升,再择有害者而去之,无害者则适可怡情养性也,如何把修行看得枯木死灰、了无生趣哉!

  (三十一)学生问:比如被别人一句话剌激到,胸中发生了一股怒气,如何是不干涉它,又与它和平共处?那是什么状态?
  张讲师答:所谓一股怒气,就是一股温度比平常稍高一点、速度比平常稍快一点,忽然涌上胸口的一股气血而已。好比刚慢跑完,身中不也是充满一股股热血般的感受在身体各部潮来潮往吗?但人们却可很自在的享受于其间呢!只是怒血来潮时,人们已经深受外缘内感所控制而不能自已。此时若将注意力专注在内里的发生,将这温度、速度、压力的感觉级数,与慢跑时做一个比对,只是做这个实相的分析,完全不与所发生的不如意相攀缘,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微变化的气血中,悠游自在的。

  (三十二)学生问: 例如某日夜晚步经一坟场,突见一人影,以为鬼魅而大惊,此时黄庭内气动非常强烈,如何内观任气自动而不会衍生为恐惧的罣碍?
  张讲师答: 黄庭是老天爷在我们身中所设的中央保全系统,它好比一栋大楼的消防系统一样,一有火灾它自然会警铃大作,因此当黄庭侦察到你可能身处危险的环境之中,而发出强烈的震荡来警告你,这本属自然而正常的事。但这自然的感应过程中,觉者与凡夫对于当下气机震荡的定义是有所不同的,觉者觉知黄庭的警讯,化为应变之用,并任那震荡自由的在胸中发生,不必急著让那气血平息,因此非常安然;而凡夫则在胸中气机震荡的瞬间攀附无尽的妄念,因而惊慌不安。
  “黄庭禅”这学问与一般禅学或心理学中情绪管理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黄庭禅不怕气血动荡,也不挑气血的型态。在黄庭禅的领域内,你的喜怒哀乐等气血都可以发,而此刻我们所要体验的,是在任何气血动荡之时,就已照见气血畅然清净的面貌,照见它本无意义的本貌。这当下就像我们正在身中观察一条动荡奔流的河水一样,除了奔流,其它什么意义也不存在,哪来什么仇恨,哪来什么冲动。因此这学问不会让你走向把自己压抑得看起来像是毫无情绪的死胡同,也不会让这动荡的气血在身中发生攀附,而演变为情绪与痛苦的彻底溃堤。
  而一般的禅修或情绪管理所走的路线,都是想尽办法让你胸中正在上演的动荡平息下来,否则便演变为情绪的溃堤,或是把内在的气血改变成你所喜欢的轻飘感觉,以便使你暂时重拾情绪的安然。然而这种宁静非常脆弱,因为下一波气血再度动荡之时,你的安宁便又荡然无存了,你又必需像神秀一样,分分秒秒都走在“时时勤拂拭”的错误道路上。

  (三十三)学生问:当心里的激荡波动浮起,要如何压制?还是靠内观来分别它的差异,才能使内心平静?
  张讲师答:人们的气血永远都在起起伏伏,因此如果要等到气血完全平定之后,才能拥有安宁的心境的话,那么我们的生命品质恐怕剩下三分之一都不到了。
  经典只说“观自在”,而非“观不在”。只有“观自在”才是菩萨,执著“观不在”便成凡夫!观自在就是不怕它的存在,不怕它起起伏伏,因此不需压制气血使内心平静,只要让畏惧气血动荡的抵抗与知见拿下来即可。自在是不怕,不是抵抗,也不是消灭,学习观察内心气血激荡不已的当下,持守对于气血起伏了无分别的功夫,才能在气血动静之中,都能得到全方位自在与解脱,这便是“黄庭禅”与其它禅修不同的地方,黄庭禅的解脱是气血静也解脱,动也解脱,这也是本单位的内观训练与其它内观的不同处。

  (三十四)学生问:“解脱”与“消极接受”如何区分呢?“放松”是否又是另一种自我消极的抵抗呢?
  张讲师答:“解脱”是对于当下任何感受毫无罣碍;而所谓“消极接受”是虽接受,但在黄庭心中仍然有著“罣碍分别”的成份存在。“放松”是放下你对气机生灭起伏的抵抗,任那无意义的气血自在的潮来潮往,有的只是周身的畅然,何来“消极”!更惶论“抵抗”!你在文字中求理解,未在身中验实相。

  (三十五)学生问: 当气血起伏时,如何才能让我门的贪嗔痴爱等习性不攀附?
  张讲师答: 气血起伏就像水的起伏一样,它只是尽情的起伏而已,其它什么意义也不存在,然而我们总喜欢在心头气血有所起伏时,攀附我们的爱恨情仇上去,因此才造成无尽的烦恼。如何才能让这攀附上去的无尽妄想退下来呢?如来佛说“应作如是观”,这个“如是”就是“一如本来”的意思,真相可以解脱烦恼,慢慢的返观,看出它本无意义的原貌,看出它只是尽情起伏的原貌,不需改造,不需消灭,不需抵抗,只是静静的观察,对于内在的任何气血起伏逆来顺受,就只是这样,烦恼的当下即是解脱的当下。

  (三十六)学生问: 内观身中的实相是重要的过程,但在现实生活中要落实这个学问并非易事,外界五花八门的刺激,常让人无法觉知内心的一丝丝变化,有何方法可提供自觉呢?
  张讲师答: 平时除了在静坐中观察自身,以便培养觉知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多练习在日常动态中的观察,例如与人谈话时留个注意力去感觉内在的所有发生,在走路时、工作时、喜怒时,都留个注意力去觉知内在的发生。若是时间许可的话,周六日可以上中岭山参加动态的单元练习,相信会有很大帮助的。

  (三十七)学生问:“含容”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融化”或“化为无”的意思?
  张讲师答:是允许任何气血的感受在胸中自由的存在,不与之有任何的抵抗。当你真正去含容它时,虽然能感觉到它的威力明显变小,但这种解脱练习的本身,并非建立在期盼那感受变小才得到解脱,而是因为完全无惧的含容任何感受的存在而得到解脱。这三教心法并不需要将它“融化”,也不必致力于将它“化为无”,这一点则是很多新生旧生都会一再重犯的错误。

  (三十八)学生问:要如何将黄庭周围的胸腔化开呢?
  张讲师答:像我们的手掌,握起来就紧,放开来就松,我想这是每个人可以了解的。但人们从未想过,我们的胸膛也可以和手掌一样,能够有松紧自如的反应,只是众生从未练习过,因此觉得很陌生而已。初学练习胸膛放松的诀窍,就是在七情微微发生之时,对著黄庭中正在发生的气血感受,想象“甘愿接受它的存在”!当你的心“甘愿”下来的那一霎那,黄庭周围的胸腔便自动微微的开了,内心霎时好像得到了解放。多试几次便能明白我的话。

  (三十九)学生问:“任其存在”是否等于情绪奔放溃堤?
  张讲师答:所谓“任其存在”,是任内在气机实相的盎然,任气机自在的生灭,这气机的实相上无贪嗔、无高下、无得失…只是能量在动,既无所分别取舍,何来的“情绪奔放溃堤”!

  (四十)  学生问:在觉知到黄庭内的发生后,却不知道要怎么将黄庭松掉,怎么与它和平共处?
  张讲师答:黄庭是人身的超级感应器,它负责感应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传来的讯息,只要六根稍有知觉反应,黄庭必然产生或大或小的起伏与之相应。它的型态有时起、有时落、有时紧、有时松、有时热、有时冷…这些全是来自于黄庭的自然的感应,因此想要让黄庭中那微微起伏的气血感受消失不见,是永远都达不到的。这就像电视萤幕负责接受由映象管所传来的讯息而显现不同的画面一样,是非常自然的。所以面对黄庭内的发生,只有“任其自在”一途而已,任何想要让它消失的努力都将白费力气。也就是说,黄庭因六根的感应而升起的气血感受,是无法将它完全的松掉或化开的!即使暂时看起来好像化开,但它随即又以著相同的面貌不断的来袭,你永远都无法逆著这个黄庭的感应本性而得到解脱的。
  我所谓的“松掉”,指的是将黄庭周围的肌肉松掉,将这个对黄庭有所束缚的胸腔松掉,“腔子”一松,黄庭中的起伏便得自在。因彻底的不畏其动、彻底的觉知其自在,彻底的与之和平共处,而得到无牵无罣的超然的解脱,这便是如来所说的“当下即是西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此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气功人网 ( 苏ICP备12036507号-1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0304号

GMT+8, 2024-12-23 17: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